秋意渐浓,日夜温差渐大,老人尤其要注意呼吸道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中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有接近1亿的慢阻肺患者,其中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27.4%,平均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一名可能是慢阻肺患者,当中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由于有慢阻肺的早期病状非常不明显,因此此病亦有「沉默杀手」之称,令患者延误医疗,老人不得不多加警惕!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疾病,主要是由吸烟等原因引起气道狭窄或肺气肿等结构改变,导致呼吸气流受阻,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慢性疾病。超过八成的慢肺阻病例是由于吸烟或长期接触「二手烟」引起,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吸烟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2%,显着高于不吸烟人群的5.2%,反映吸烟也是诱发慢肺阻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另外,长期从事接触粉尘、有毒化学气体等工作的人患慢阻肺的风险较大;而患有哮喘、过敏性鼻炎、肺气肿等疾病或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人群,相较其他人群亦更容易患上慢阻肺。由于慢阻肺于早期的病征并不明显,因此又被称为「沉默杀手」,在中国慢阻肺诊断率低,诊断率在23.61%至30.00%之间,漏诊、误诊情况严重,以致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因此,若出现以下的病征,则可能已患上早期慢阻肺,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在早期慢阻肺时期,只是偶尔发生咳嗽的情况,咳嗽于早晨时更为严重,此情况会延续至早晚或整日,但夜间咳嗽却不明显。患者在咳嗽后,通常会咳出少量含粘液性的痰。当发生感染时,痰量会增多,常帶有脓性痰。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早期仅在体力劳动时出现,后期则逐渐加重,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出現喘息狀況。有些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全身性的表现,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抑郁或焦虑等现象。慢阻肺的危害虽广,但只要愈早发现,及时接受治疗,慢阻肺仍是可依靠药物来控制病情的慢性疾病。这是一种慢阻肺的基础一线治疗药物。松弛气道平滑肌扩张支气管,从而减轻慢阻肺的症状,包括:缓解气促、增加运动耐力、改善肺功能等。与口服药物相比,吸入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更优。慢阻肺稳定期长期单一应用ICS治疗并不能阻止FEV1的降低趋势,对病死率亦无明显改善;因此不推荐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使用单一ICS治疗。在使用1种或2种长效支气管舒张剂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联合ICS治疗。秋意渐浓,日夜温差愈来愈大,民众必须注意上呼吸道的变化,做好自我保护,尤其是慢阻肺患者及老年人,以免病情急速恶化,危害身体健康!若出现咳嗽加重、痰量增多、痰色变黄、呈脓性或黏液性,气短等症状,请不要犹豫,医院接受治疗,才能保障健康!以上内容并不代表医学建议。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意见。
本文参考
搜狐《没有抽烟就没有这病!患者高达1亿,治疗误区最容易忽视竟是这?》
搜狐《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防治》
搜狐《秋冬季节高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
澎湃《慢性阻塞性肺病,70岁以上男性患病率近50%》
澎湃《秋季呼吸道疾病——慢阻肺》
澎湃《慢性阻塞性肺病,如何治疗?》
腾讯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疾病,您了解吗?()》
新医院《提防“隐形杀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