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站在百年华诞的重要节点上,更要回顾我们党百年来的奋斗历程,彰显党的力量。今天起,峰峰融媒体中心将推出《峰峰党史人物》栏目,以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精彩故事为主干,全景式回顾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推动峰峰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
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战斗的一生
无私、无畏、求索奋斗的一生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他不畏艰险,坚贞不屈
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
他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从事
军事斗争的佼佼者——张兆丰
张
兆
丰
张兆丰,名献瑞,字兆丰。一八九0年一月十二日(清光绪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生于直隶省磁州彭城镇(现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一八九七年入私塾,一九0五年就读于磁州第一高小,一九0八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在这里他接受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并加入了同盟会。一九一二年夏考入北京大学。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持他继续深造,便怀着忧郁的心情回到故乡,在县第一高小任英语教员。
▲保定育德中学旧址
???在辛亥革命和以后反对袁世凯称帝的革命运动中,张兆丰热烈拥护并积极参加这些革命斗争。除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外,还到农村发展同盟会员。在反对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斗争中,他于一九一五年七月组织当地同盟会员和哥老会、拳术界人士举行起义,夜袭磁县半坡村公安局分驻所,缴获枪械八支。
???辛亥革命和“反袁”运动后,张兆丰考进陕西督军陈树藩创办、由同盟会员刘廷森领导的陕西陆军讲武堂学习军事。毕业后到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第四路(司令胡景翼),先后任练习生、排长、副营长、副团长、总司令部参谋处少校参谋等职,后又调到第二路(司令樊钟秀)任教练官。一九一九年三月,樊钟秀部脱离靖国军接受奉系军阀许兰洲师的改编。张兆丰辞职离开该部,于“五四运动”前夕到天津,在同学许志远主办的《河北日报》社当记者。
???一九一九年,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张兆丰积极投身于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在天津市学生联合会领导下,由于他积极热情,善于宣传鼓动,募捐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六月五日,天津市学生、工人及各界爱国人士万余人,在南开中学广场召开大会,他带领印刷工人队伍参加。会后游行示威,赴省长公署请愿。当游行队伍出发时,被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指挥的大批军警包围,他们冲击出重围,走上街头,游行途中又遇大批军警阻拦,他走在队伍前列,先与军警进行说理斗争,继而展开搏斗。一个警察扭住他,恐吓道:“你嘴上长了毛(他留八字胡),为什么也跟着青年学生一起胡闹?”他怒目而视,推开警察,继续带领游行队伍前进。
经过“五四”运动的战斗洗礼,张兆丰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增强了斗争信心,更加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在这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新潮》等进步刊物及《阶级斗争》《唯物史观评解》以及《辨证法》《资本论入门》等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不久,他参加了于方舟在天津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随后,又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五四运动中,天津学生的游行队伍
一九二0年,张兆丰从天津回到保定育德中学担任教务主任。这期间,他不仅在校内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对学生进行革命教育,还在磁县一些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宣传民族民主思想,利用寒暑假带领进步学生到工厂、农村进行革命宣传。是年,冀南遭大旱灾,民不聊生。他积极活动,团结进步人士,利用上层关系,开展合法斗争,迫使当局救济灾民。同时,他领导农民进行反对粮食出口的要粮运动并取得胜利,使当地广大群众得到不少利益。至今,提到此事,群众还称赞他“和穷人是一家”。九月,苏联发表第二次对华宣言。重申放弃沙俄在华一切特权,提议在平等基础上缔结中苏友谊条约。他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激动,极受鼓舞,当即找校长、国会议员郝仲青,建议他在国会提出恢复中苏邦交,并要求在校内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郝仲青断然拒绝了张兆丰的建议,两人发生激烈冲突,他同以郝代表的该校保守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一九二三年十月,郝仲青又参加曹锟贿选总统的卑鄙活动,张兆丰遂与郝彻底决裂,愤而辞职,离开育德中学,又回到樊钟秀的部队。这时樊已与孙中山取得联系并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张兆丰随该部赴广东,于是年十一月十二日进驻广州。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帮助下,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于一九二四年一月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国共合作。张兆丰应邀列席了这次大会,并由出席大会的直隶省代表于方舟、李锡九、江著源推荐担任了国民党直隶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后,他们一起回天津组织省部。一九二四年五月,经于方舟、江著源介绍,张兆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负责河北省的农运工作。他经常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反对封建军阀和反苛捐杂税的斗争。他曾在彭城宣讲所作过《谁是中国人民的最大仇敌》的讲演,运用大量事实指出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敌人,号召大家起来打倒他们。
▲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会场
一九二四年九月,第二次直奉军阀战争暴发,冯玉祥等从直系军阀中分化出来,发动“北京政变”,建立了国民军,冯任总司令。我党为了在国民军中开展工作,决定派一批党员到该部队当中去。张兆丰懂得军事,加之,他在国民军中朋友较多(如第三军军长孙岳、第三混成旅旅长刘廷森等),于是,党组织于十一月派他到国民党军中开展军运工作临行前,党的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会见了他,并对如何在国民军中进行工作做了具体指示。经李大钊介绍,他还会晤了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与苏俄驻大使加拉罕。在此后的工作中,他受北方区委和李大钊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他对李大钊极为尊敬和关心,曾赠给李大钊一支小手枪,在那艰苦斗争的年月中,在后来白色恐怖的日子里,李大钊一直把它带在身边,作为应急自卫之用,直到被捕(这支手枪现陈列在首都博物馆)。
▲张兆丰赠给李大钊的小手枪
张兆丰到国民军后任第三军第三混成旅参谋长,后又任该旅第三团团长。他利用职务之便和旅长刘延森的私人关系,积极开展党的工作。介绍第一团团长孙金宣和第一营营长谢连铎加入共产党,以后又逐步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并建立了旅支部委员会。北方区委派共产党员李林、王圭、张海如到该旅分别担任一、二、三团的副团长,负责军事训练。他还征得刘廷森的同意,办了随军干部学校,由李林任教育长。党组织还派来苏联教官。该校学员大都是山东、河南、陕西、河北的青年学生和天津、北京、郑州的失业工人,张兆丰曾亲自从天津带来由组织介绍的几十人到该校学习。在学员中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并建立了党的支部。这个学校为党培养了一批军事干部,对以后加强党在这个部队中的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张兆丰对地方党也极为关心,很注意随时随地宣传群众,培植革命种子。他的部队驻直隶正定期间,他经常对正定七中学生进行革命教育,并在该校学生中发展共产党员。一九二五年春,部队经过洛阳时,他曾赠送当地党组织现洋三百元,为他们解决困难。
同年,他还将年仅十五岁的长子张锡珩送进了西北军,并参加了北伐战争。
▲张兆丰长子张锡珩
一九二六年,方振武脱离奉系军阀,率部加入国民军,编为第五军。为开展对该部的工作,中共北方区委指示张兆丰与方部合作,张兆丰设法取得上司同意后,率第三混成旅第三团和第五军一起,在晋北地区与晋军作战。一九二六年六月,在进攻应县等战斗中,他的第三团担任主攻,连克应县、阳高、东井集数城镇。同年八月,第三团编入第五军,张兆丰因成绩卓著,升任第五军第三旅旅长。就在这一时期,他结识了方振武部参谋谷雄一,并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二六年七月,广东革命政府出师北伐,九月冯玉祥在五源誓师,就任国民军和国民联军总司令,发表宣言,声明拥护国共合作,接受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领导,支持和配合北伐战争。冯的部队集体加入国民党,并在军内成立了国民党的最高特别党部,张兆丰被选为最高特别党部执行委员,这为他在该军中开展工作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一九二六年十月,北伐军占领武汉。为了配合北伐军北上进取第一路军,奉命解除由吴佩孚对西安的国民军杨虎城、李云龙部的包围,他们以不到半月的时间即击败了刘镇华的部队,于十一月二十七日,解除了对西安长达七个月之久的围困,接着又解除了对三原的包围。随后,进军渭南,一九二七年初,国民军占领了陕西全省。张兆丰在援陕作战中屡建战功,晋升为第三军第三师师长。
一九二七年四月,武汉国民政府所辖的国民军再次誓师北伐。五月初进军至豫南。这时国民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冯玉祥任总司令。全军改名换旗,分途出关,出师东征,配合北伐军进军中原,张兆丰的第三师编为第一路(司令方振武),受前锋之使命。他们出潼关、占灵宝、取陕州、克洛阳,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即于六月一日与北伐军胜利会师郑州;继而东进,攻克开封。为了扫清鄂豫边界的残敌,他们又奉命挥戈南进,张兆丰师仍为前锋。部队经许昌南下,相继消灭了高老谋、李老谋的部队收编了驻南阳的马文德部。进军至襄阳、樊城时,包围了徐寿椿部。张兆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和徐部的情况,决定采取军事威胁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办法,他冒着生命危险,带两名警卫员入樊城,当面向徐寿椿讲明形势,晓以利害,指明出路,终于说服了徐,使之放下了武器,接受了改编。
张兆丰领导的第三师在配合北伐军进取中原的援陕、东征、扫南一系列战斗中,一直担任先锋部队,英勇顽强,战功显赫,军威远震,曾两次受到武汉国民政府的传令嘉奖。由于党的领导张兆丰的努力工作和部队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模范作用,这支队伍纪律严明,与广大群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受到了群众的热情欢迎和支持。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三日的汉口《国民日报》报道说:该部“士兵犹能忍苦,恪守军纪风纪,不稍逾越。沿途所过,七凶毋警。即乡间农民,视军队如家人,箪食壶浆,沿途慰劳。该军整肃前进,农民均欢呼腾跃。
▲中共六大会址——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
正当革命胜利发展的时候,蒋介石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了革命。冯玉祥的态度也急剧右转。六月十日,冯王祥与汪精卫等举行了郑州会议,策划反共;六月十九日冯又与蒋介石秘密举行徐州会议,策划宁汉合流,反苏反共。七月十五日汪精卫与共产党决裂,背叛革命;八月,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下令撤销张兆丰师长职务,冯玉祥在他的部队中也进行“清党”、下令通缉张兆丰。张兆丰怀着沉痛的心情被迫离开了党多年培植和他本人艰苦经营的部队。
这一事件发生后,蔡和森一九二七年九月在《党的机会主义史》一文中写道:“彼时唐生智、汪精卫与我们决裂的阴谋尚未成熟,势力还未完全集中,我们在豫鄂交界的张兆丰同志(属方振武)之一师二旅劲军还未被解决;张发奎(此时与唐甚冲突)、贺龙,叶挺及军事政治学校之军力皆集中武汉,工农民众冤屈愤慨,正是积久待发……”如果此刻我党有正确的领导,能够采取果断措施,我党掌握的张兆丰的这支党团员较多,战斗力很强的部队是可以保存下来的。但由于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领导,该师被拱手交了出去。
大革命失败后,许多同志牺牲了;有的消极不干了,也有的叛变了,而张兆丰不失望、不气馁,革命意志更加坚定,他以更大的激情投入新的战斗。“八七”会议后,他与中央军委秘书长王一飞、李富春同志一起奔赴鄂豫交界的方振武部,利用他与该部的关系,组织武装起义,以配合秋收起义,但该计划未能实现。
这时,党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和培养干部,决定送一批干部到苏联去。一九二八年六月至七月,中国党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张兆丰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了大会,会后,根据党的决定,他动身回国参加顺直省委的工作。
北方党组织在大革命失败后遭到很大破坏,损失很大,问题较多,比较混乱。“六大”前后,党中央派陈潭秋、刘少奇等为特派员指导北方党的工作。“六大”期间中央研究了北方党的工作;会后,着手整顿北方党组织。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中央政治局常委、组织部长周恩来受党中央的委托来到天津,与陈潭秋、刘少奇一起主持召开了顺直省委扩大会议,传达“六大”精神,纠正当时北方党内存在的错误倾向,并改组了省委领导机关。张兆丰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和党组织的决定,参加了会议,并当选为顺直省委(以后改为北方局)委员兼军委副书记,不久又担任军委书记。
在党的领导下,张兆丰和其他同志一起,建立和恢复了北方地区的军委工作,他很重视武装农工,在一些地区成立了工人纠察队和农民武装小组,还在国民党驻华北的各派系军队和军事干部学校里建立了不少党的秘密组织。如商震在北平所办的军事政治学校,石友三在河南彰德(安阳)、孙殿英在山西晋城、宋哲元在山西汾阳、刘珍年在山东烟台等地所办的军事干部学校内,都有党的秘密组织。在这一时期,北方地区党的军事工作有相当的发展,这与张兆丰艰苦努力地工作是分不开的。
▲中共顺直省委会议旧址——天津市佛照楼旅馆
一九三0年二月,党组织派张兆丰到唐山组织领导驻该地的晋军李生达部十二师三十四团的革命兵变。我党在该团的工作基础较好,秘密党员较多,革命气氛较浓。张兆丰到该部后经过工作决定以该团十连和机炮连为基础,于三月四日凌晨举行兵变,并由唐山工人和丰润中学学生配合组织发动。但因机密泄露,敌人抢先在全市戒严,并收缴了该部士兵的子弹,兵变流产。张兆丰迅速让同志们先行转移,疏散后,他才返回天津。
一九三0年三、四月间,张兆丰受党的委派到河北省磁县、武安一带组织暴动。他和直南特委研究决定:“五一”节首先在磁县岳城发动农民暴动,然后与峰峰煤矿工人武装会合,在磁县建立苏维埃,成立红二十军。他深入党的基层支部和积极分子中,进行思想和组织发动。他还在地方党的帮助下,深入当地“天门会”内调查了解情况,作会首靳世奎、宋宝玉的工作;还特地到河南林县去说服“天门会”总会首韩欲明,力图改造“天门会”,使其与工农武装结合,占据太行山的有利地形,发展壮大革命武装。但由于“天门会”首领们封建思想根深蒂固,难以接受我党的主张和领导,争取“天门会”的工作失利。岳城暴动事先被敌人发觉,暴动未能实现。
同年八月,张兆丰到河北博野、蠡县组织农民暴动。他深入党团基层组织和贫农协会,宣传党的政策,具体进行组织准备,将参加暴动的人员编为大队、中队、小队,积极筹备枪支弹药和医用品,计划在蠡县县城、大庄和万南村三处同时暴动,这次暴动因大庄提前行动,引起敌人警觉,打乱了原定部署。当时,在县城内组织领导暴动的张兆丰,正在乡村师范学校内研究工作,得知消息后当即决定暴动暂停,人员立即疏散。他处理完善后事宜,连夜化装出城,这时敌已经戒严,到处搜捕抓人。张兆丰由一个同志护送,于天亮前来到城门,敌兵盘问时他机智地回答:“我是刚出城部队的指挥官,要到前方组织作战,天亮前必须赶到现场”。当敌兵要看通行证时,他对护送的同志说:“把陈县长写的条子拿给他看。”敌兵向前去看条子时,张兆丰乘其不备,用手枪顶住了敌兵胸膛,迫其就范。出城之后,他们钻进青纱帐,安全地回到保定。
张兆丰组织和领导的上述各地暴动,虽然由于当时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均遭失败,但张兆丰在这些斗争中却表现了出色的群众工作和宣传组织工作的才能,也表现了共产党人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一九三0年九月,中共北方局决定建立平汉北段“兵暴”委员会,张兆丰为委员之一。他被派到河北栾城县再次组织领导山西军队李生达部第十二师三十四团的“兵暴”工作。年初,该部驻唐山时,张兆丰就曾前往组织兵变,未果。此时该部队又从前线开到栾城,张兆丰化名王美咸来该部,以他出色的组织才能和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很短时间内就发展了两营革命士兵的组织,革命兵变的空气异常浓厚。他们计划在该团开拔时,以索要欠饷及棉衣为名,发动兵变,枪决反动军官,拉出部队,投入红军。但就在举行兵暴的前夜,团部一护兵王某告密,张兆丰不幸于一九三0年十月十五日被捕,送往该师师部刑讯,敌人用严刑拷打,继而欺骗利诱,企图使他屈服。他坚贞不屈,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就连他的真实姓名也未吐露。敌人的一切阴谋诡计均告失败,便穷凶极恶地于十月十六日十二时将张兆丰枪杀于栾城北门外。临行,张兆丰高呼“共产党万岁!”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一岁。
▲彭城镇富田村张兆丰故居院落
张兆丰牺牲的噩耗传来,正值中共北方局扩大会议开幕之时,与会的各地代表无不为之泪下。大会作出纪念张兆丰的决定,并发出通知说:“兆丰同志:忠实勇敢,艰苦耐劳,是北方党的军事领袖,是工农革命红军的将才”。“兆丰同志之死,是党的一个损失,亦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损失”。通知号召,北方全党及工农群众追悼这位英雄的战士,并发动募捐,抚慰他的家属。通知要求,宣传他的革命历史,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加紧发动群众斗争,以实际行动,回答反动统治阶级的白色恐怖。北方局机关刊物《北方红旗》发表《悼无产队级的战士张兆丰》的文章,回顾了兆丰的革命事迹,指出:“兆丰同志之死是为反抗反动统洽而死,兆丰同志之牺牲,是为解放工农劳苦群众而牺牲”,“兆丰同志虽死而他的精神在广大的群众中,已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号召大家“誓死继续先烈奋斗精神,解放工农劳苦群众,消灭军阀统治阶级,为死难烈士复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关怀和栾城县群众的帮助下找到了张兆丰烈士的遗骨。一九六一年,由薄一波、林铁、安子文等十三位同志组成张兆丰烈士迁葬委员会,时年七月一日将张兆丰烈士的遗骨迁葬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运载烈士遗骨的汽车所经之处,群众冒雨肃立街头,向烈士致哀,各界二千多人参加了烈士的追悼大会。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共河北省委为张兆丰烈士建墓立碑。
为了纪念这位革命先烈,峰峰区委、区政府在元宝山森林公园修建了兆丰亭,在十三中学西侧修建了兆丰广场,永远铭记张兆丰同志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
■编辑:周??兰
■素材:党史区志办
■校对:赵艳敏
■编审:穆慧莹
■监制:索银强往期精彩回顾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