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阻肺患者诊断率仅26专家呼吁加

今天是世界第十八个慢阻肺日。慢阻肺,也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目前全球患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在我国,慢阻肺患者接近1亿,但早期诊断率仅为2.6%,大多数患者发现患有该疾病时,肺功能已经严重受损。为了提高社会对该疾病的认识,今天,虹口、静安、闵行等7个区都开展了肺功能筛查、健康咨询等大型义诊活动。专家呼吁,40岁以上易感人群应接受肺功能检查。

年近6旬的金阿姨,今天早医院义诊现场。退休前她在厂里工作长期接触胶水等化学物,近年来,喘息咳嗽越来越严重,即使每天靠药物维持,也会在气候变冷或抵抗力差时急性加重,医院急救。对此,金阿姨很后悔没有早诊断、早治疗。

像金阿姨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慢阻肺,被称为呼吸道疾病中最不动声色的“隐形杀手”,由于人体肺脏有较强的代偿能力,所以该病在早期甚至病情发展的稳定期都没有明显病征,往往在突然急性加重时才被察觉。更严重的是,每一次急性发作后,患者的肺功能会进一步下降,病情会不可逆地恶化,增加死亡风险。

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每7人就有1个慢阻肺患者,且呈上升趋势。专家特别提醒,40岁以上易感人群都应该接受肺功能检查,虽然慢阻肺病情不可逆,但早干预、规范治疗和随访是完全可以控制病程的。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中心主任李强教授指出,40岁以上有吸烟史、有家族慢性呼吸道疾病史,还有职业暴露的,例如厨师、化工厂员工、矿工等,医院做肺功能的检查。为了提高慢阻肺的诊断率,方便患者一站式就医,医院今天正式成立沪上首个慢阻肺咳喘管理中心,将从早期筛查、分诊、规范治疗、随访管理等方面推进基层慢阻肺疾病防治工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高习文教授表示,建立咳喘管理中心的最终目标是减少患者急性发病,提高生活质量。(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文韵实习编辑:李珂)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mrc.com/wahl/135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