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和夫经营哲学就来自于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只有唤醒企业所有人的良知,回归初心,守住本心,方可彻底的消除企业中的劳资纠纷,大家共享共赢,共创永续经营的企业。
王阳明生平: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中国浙江余姚人。明代最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还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
近代名人对王阳明的评价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曾国藩阳明心学,是我终生的精神食粮。——蒋介石日本维新由王学为其先导。-----章太炎:日本维新之治,心学之为用也。---梁启超
少年立志,大器晚成12岁立志要作圣贤。14岁在金山寺留诗:“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阳水底天;闲依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15岁离家出走,考察边塞,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有经略四方之志,气魄豪迈,尤善骑射,回家后常与客人用花生、瓜子,排兵布阵。经过两次名落孙山后,28岁才中进士,曾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
龙场悟道,知行合一当年明武宗昏庸,宦官刘瑾专权,朝臣刘建请求罢免刘瑾,王阳明援疏,获罪下狱,出狱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龙场驿地处偏僻,在万山丛莽之中,蛇虫群居,蛊毒瘴疠俱存,苗僚杂居,言语不通,九死一生。王阳明进行主观精神锻炼、发挥心的作用来克服客观环境困难的同时,还求助于在“心”中得到解救。圣人之道,吾心自足,不求于外。
攻心平叛,专“致良知”宁王朱宸濠谋反得知江西境内无官军,发兵6万围攻安庆。王阳明手里无兵,集结江西境内散兵游勇不足3万,用攻心战以少胜多,活捉宁王。良知是在经历平息叛乱的磨难中逐渐悟出来的,王阳明从内心体验中认识到了“良知”对于统摄身心和应难适变的关键性作用。有人问,天理去欲为何者?先生曰:天理就是“良知”,去欲就是“致良知”
创立心学,天泉证道年居越讲学,建构了以“良知”为道德本体,以“致良知”揭示道德修养方法,并基于“知行合一”的独立思想体系,创立了心学学派。年,王阳明给门人讲了“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的本体晶莹纯洁、无善无恶;但意念一经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能区分何为善、何为恶这种能力,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而儒学理论的重点之一---格物,在这里就是“为善去恶。
王阳明生平参考书《知行合一---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