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拒绝护士为患者吸痰,怎么办

案例下午一上班,中午值连班的护士就给长期上责任班的责任护士说,他所分管的其中一位病人的病人家属说什么也不让护士给病人进行吸痰。说护士吸痰对病人刺激太大,会影响到病人的呼吸,还是让病人自己咳出来为好。责任护士对连班护士所说的这位病人可以说是非常了解,因为,这些天该病人的病情极其不稳定,责任护士上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观察及护理这位病情较重的病人身上。责任护士也了解病人家属拒绝吸痰的真正原因。这位年近70岁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近几天呼吸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那深大费力的呼吸总能留住护士的脚步,让人不敢离开病房。护士生怕病人出现危及状况时因自己不在病人身边而错过最佳抢救时机。医生对病人病情进行评估后,建议家属把病人转到重症监护病房利用机械通气的方式来辅助病人的呼吸,却遭到了家属的拒绝。家属表示愿意就这样对病人进行维持治疗。责任护士给病人吸痰的那天,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一直徘徊在90%以下,加大氧流量也无法使其上升,原本深大费力的呼吸也显得更加明显。由于刚刚进行完雾化吸入,护士就想着给病人从气管切开导管处吸吸痰,看能不能使饱和度上升一些。责任护士是一位有着20年工龄的老护士,对吸痰这样烂熟于心的操作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护士按照正常的吸痰操作对病人进行了吸痰,但由于刺激咳嗽,病人呼吸出现了短暂的不规则,之后,血氧饱和度便迅速上升。连班护士所说的那位拒绝吸痰的家属,就是当时在场的那位家属。所以,他才认为是吸痰影响到了病人的呼吸而坚决拒绝其他护士再给病人吸痰。讨论吸痰作为一项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操作,在昏迷病人治疗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许多抢救过程必须进行的常规操作。吸痰这项操作看起来简单,但如果想用最小的刺激达到最大的临床效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是吸痰管插入的动作越快越好,也不是吸痰管插入的次数越多吸的越彻底。它需要护士在平时临床工作中利用平时掌握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悟性,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摸索技巧,才能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情况,因人而已的进行更好的操作。但是,无论护士的操作技术多么完美,吸痰对病人来说都是一种刺激。试想一下,一位正常人在平时喝水过程中不小心呛到气管里一点点,都要咳嗽半天,恨不得一下子把呛到里面的那点儿水快点咳出来,更何况吸痰这种把吸痰管插入气管的操作了。但是,就像医学上没有绝对安全的手术一样,吸痰这项操作,在保证病人呼吸道这条生命通道通畅的情况下,同样多多少少都会给病人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但这些负面的影响给生命比起来又显得微不足道。面对坚决拒绝吸痰的这些家属,护士该怎么办呢?1.理解家属的担心,耐心给予解释吸痰对于我们医护人员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是某些科室天天都不断重复的操作。可是,它对于从没有接触过的家属来说,就是一件一时让人无法接受的大事。我们要理解家属的每一次担心,理解他们对于亲人那种发自内心的心疼,然后耐心给予解释。案例中的家属拒绝吸痰的缘由,一是因为害怕吸痰给病人带来痛苦;二是因为吸痰一旦影响到了呼吸,医生会再让他们转进重症监护病房。一旦转进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机械通气,他们的治疗费用就要增加,这对于他们并不富余的经济条件来说就是一种负担。面对家属的这种担心,我们要让家属知道,吸痰引起的不适刺激只是短暂的、一过性的。通过翻身扣背吸痰可以有效预防病人坠积性肺炎的发生,也可以使病人呼吸道保持通畅,保障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处在机体需要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病人的脑肿胀。这样,不但不会使病人受到伤害,反而可以缩短病人的病程。从某些意义上来说,也是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2.掌握理论知识,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吸痰虽然会带给病人不适,但是有经验的、严格按照正规操作程序进行的操作可以有效减少这样的不适。所以,护士要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在操作中用心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摸索能够达到最大临床效果的手法,以便操作时能够以最小的不适达到最大的效果。3.平时多与病人家属交流,建立互相信任的医患关系要想当好一名负责人的责任护士,说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因为病人所有的吃喝拉撒睡的事情都需要你去过问,你会感觉满脑子都是问题,忙起来的时候甚至有些理不清头绪。责任护士要带着满脑子的问题在平时工作中多与病人及家属进行交流,用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其进行宣教,用熟练的操作技术对其进行操作。「人心都是肉长的」,你的每一滴付出,家属都能感受得到,你的每一份努力,家属也都会记在心上,彼此的信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的生根发芽。家属只有信任你了,你对病人实施的每一项操作他们才能无条件的进行配合。4.必要时告知医生,医院,护士虽然干着最脏最累的活,与病人接触时间也是最多的,但由于医护分工的不同,护士远没有医生在家属心目中的地位重要,对医生的信任也比护士要多一些。所以,当护士竭尽全力也无法使家属配合治疗的情况下,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利用医生在家属心目中的地位及影响力来达到治疗的目的。5.对于拒不配合者,医院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在这里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在这些形形色色里面,难免会有不按常理出牌、不以常人思维进行思考的病人家属。当遇到无论怎样都拒不配合治疗者,要与医生沟通,让家属签署风险告知同意书,让其明白由此所产生的一切后果,要自己负责。虽然这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可以给自己减少一些理论上的麻烦。大家遇到过这类病人吗?有什么好办法,欢迎留言讨论!—END—年终总结写好了吗???????总结模板免费领最后1天题图来源:站酷海洛文章有用就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mrc.com/wacs/886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