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医疗动态患者病情延误危及生命,专

近日,我院普外科团队凭借高超的医术和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高度责任感,成功救治了一位被外院延误的60岁危重症患者。此次治疗离不开我院多学科的通力协作、默契配合,各科室群策群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医生、医院的有效联动,为患者制定科学、规范、高效的诊疗方案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更加充分展现了我院具备多学科协作水平和较强的危重症疾病救治能力,真正做到对生命负责,将为更多急危重症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病情回顾

患者潘大爷,60岁,自述排黑便4月余,医院检查,均未查出具体原因,也未给予重视,虽然按照输血等对症治疗,但便血症状始终不见好转,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家属经过多方询问,慕名来到我院普外科进行住院治疗。入院后普外科主任田平为患者查体发现,右下腹可触及一质硬韧肿物大小约12×10厘米,考虑腹腔占位,恶性肿瘤可能性大。患者目前一般状态差,基础疾病较多,入院时血红蛋白浓度只有51.00g/L、红细胞压积17.80%;经过多次输血治疗,血红蛋白浓度上升至84.00g/L、红细胞压积28.40%。进行肠镜检查提示,进镜30厘米抵达乙状结肠,所见大肠粘膜未见异常,但因肠腔内大量粪便残留,无法继续进镜,影响观察。

田平主任针对患者的情况,积极与家属进行沟通,交代病情。虽肠检查未进镜成功,但潘大爷仍有手术探查指征;如果不及时手术,因肠道有出血,血红蛋白将很快下降,情况严重则会危及生命。

可是选择手术,也需要面对极大风险。患者虽只有60岁,但身体状态很差,基础疾病较多,吸烟达30余年,每日50支左右;饮白酒30余年,每日白酒约1斤左右,通过入院后系统检查,患者合并重度贫血、腹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低白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心包积液、双肺炎症等多种疾病,手术风险不言而喻。

多科联动成功救治两次手术化险为夷

经过沟通与讨论,家属决定手术治疗。普外科立即协同麻醉科主任潘东军,心内科主任胡高频,呼吸科主任张齐武前来会诊,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出预案。术中经过探查见回盲部见一直径约10厘米大小肿物,侵袭右侧腹壁,部分大网膜与肿瘤严重粘连,决定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在麻醉科及手术室全力配合保障下,手术过程顺利,田平主任带领团队用时不足2小时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出血少,未输血,术后安返病房,潘大爷成功度过了第一关!

术后普外科医护团队严密监测着病情,不放过一点一滴的细微变化。但是潘大爷的第二个难关来了,在经过各种方法促进排痰、抗炎等治疗,于术后第四天仍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随后普外科立即请呼吸科张齐武主任前来会诊,张齐武主任查看患者后考虑是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的情况,除了要升级抗生素外,需要吸痰。专业医生都熟知,患者此时吸痰风险加大,在吸痰过程中,患者随时会突发窒息死亡;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转入ICU行气管切开吸痰,但患者家属强烈拒绝。田平主任和张齐武主任几经商讨、充分评估,家属也表达了强烈的救治愿望,最后张齐武决定承担风险,尽全力为患者进行了支气管镜下吸痰治疗,后在麻醉科配合下过程顺利,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好转,转危为安。经过十四天的治疗,目前患者已经康复出院。

这是普外科联合我院多学科成功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又一成功案例!此次患者能够顺利康复,充分展示了博海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心、高超的技术和快速的反应能力。既是对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应变能力的考验,医院多科联动机制完善、处置及时有序、应急预案有效。近年来,急、危、重症患者大幅增多,医院各科室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抢救技能,强调科室之间密切配合,坚持MDT(多学科会诊)讨论和会诊制度。不松懈任何一个诊疗救治环节,为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mrc.com/wacs/97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