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哮喘发作时,有多痛苦?
“心率加快,浑身出汗,呼吸不上来”
“不停的咳嗽胸痛,一整夜的睡不着”
“治疗复发,治疗复发,生不如死”
“我才25岁,每次哮喘发作,我觉得我没有未来了……”
以上的这些描述都来自真实的哮喘患者,在他们接到哮喘确诊单的那一刻,命运似乎就宣判了他们此后的一生将要如何度过。
“宋医生,我这个病能治好吗?”
医院的宋小莲教授,几乎每天都会听到这样一句问话。从医多年的她,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去治疗哮喘。但是,目前临床上常用药物并不能逆转哮喘继发的气道平滑肌增生肥大,因此往往难以有效阻止重症/难治性哮喘患者病情迁延和反复发作。换言之,只能治标,无法治本。
宋小莲教授
医院
访谈嘉宾
.
01
BT——颠覆式的治疗理念
年欧洲呼吸病学会年会上支气管热成形术(BronchialThermoplasty,BT)初次进入临床医师的视野,并由王昌惠教授——宋小莲教授的导师首次带回国内。年,宋小莲教授完成了华东区首例BT治疗,患者效果惊艳,随后支气管热成形术培训中心在医院挂牌成立。
支气管热成形术首次将非药物治疗手段引入到支气管哮喘治疗领域,其原理是借助射频热能直接作用于气道壁,大幅消融或削薄患者气道内增生的平滑肌,减少气道壁肌肉介导的支气管收缩,从而减轻哮喘症状和防止病情加重。
近年来哮喘领域涌现出很多新的技术,包括BT、靶向去神经治疗、单抗治疗等等。BT有两大优势,一是适用范围广,对多种类型的哮喘都有效。二是微创的治疗方式更加安全可靠,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患者术后恢复快。BT让众多哮喘患者,特别是重症哮喘患者有了新的出路。
与此同时,在宋小莲教授看来,BT的出现打破整个医学界对呼吸介入的认知,它对整个慢性气道疾病都是一个颠覆式的治疗理念。
“以前的呼吸介入治疗都是针对一些气道狭窄,恶性肿瘤。从BT开始,人们发现这种微创的治疗方法也可以用来治疗哮喘,再往后慢慢发现介入疗法也可以用在治疗慢阻肺等等很多疾病。”
02
从概念到上市:BT临床研究展望
BT的研发和上市历程中,国际上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临床前试验和临床试验,皆证明了该方法是有效和安全的。年,该治疗技术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可并逐步在全世界推广。
此后的临床研究多集中在BT的治疗机制上,除了对气道平滑肌的消融,目前学界比较认可的是它对副交感神经的消融以及在气道黏膜重构上的作用,未来可能还会发现更多BT新的机制,包括对气道神经干细胞的作用等等。
“只有了解了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才能更好的选择病人。”
宋小莲教授在采访中表示,BT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也值得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