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3日,由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和中国慢阻肺联盟、广东省南山医药创新研究院携手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联合主办,在南山呼吸、正大天晴鼎力支持下,中国慢阻肺万里行《慢阻肺诊疗质控规范化项目》湖南省启动会于长沙圆满召开。
会议特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南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平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开场致辞。陈教授提出,慢阻肺的发病率高、影响严重,慢阻肺的诊断、治疗、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医院发展参差不齐。国家对慢阻肺的防治非常重视,并将呼吸慢病的管理作为“中国健康”主要健康指标之一。13家单位作为本次慢阻肺诊疗质控规范化项目的先行者,从诊断、治疗、管理等方面建立统一标准,全医院,医院的循环和联动,造福广大呼吸慢病患者。
与会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罗红教授也进行了开场致辞。罗教授指出,我国正处于慢阻肺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的大环境中,慢阻肺规范化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同时,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慢阻肺诊疗水平差异较大,慢阻肺诊疗质控规范化项目有利于实现慢阻肺诊疗的规范化和同质化。慢阻肺诊疗质控规范化项目旨在推进呼吸慢病的规范化建设,帮助各级医务人员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以及对慢阻肺疾病管理的规范性。
大会主席陈平教授对质控项目的背景和计划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实现“中国健康行动计划”呼吸慢病防治工作目标,配合国家医药卫生部门,努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相关部门及单位开展了慢阻肺诊疗质控规范化项目。目前,各省级慢阻肺质控项目启动会正在逐步召开。除启动会外,后续实践阶段还包括培训会、交流会等,通过现场交流、调研、讨论等多种方式提高参会人员对慢阻肺的诊治水平。最后的全国总结会将对所有参培单位进行评审。以上所有的工作均为了慢阻肺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和管理。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蔡珊教授对慢阻肺诊疗质控规范化建设标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及解读。慢阻肺诊疗质控规范化项目医院、医院质控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对设备和人力资源配备以及诊疗能力及疾病管理的相关要求。医院的具体标准不同。此外,慢阻肺疾病诊疗包括对慢阻肺患者病情的评估和分期、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对患者的宣教和药物使用装置培训、复诊及随访的建议等。蔡教授指出,医联体可以为广大慢阻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就诊和转诊途径。
随后,与会专家就基层慢阻肺诊治和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经费不足、肺功能设备缺失、肺功能推广不足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医院呼吸内科主管技师刘志军技师与大家分享了肺功能检查在慢阻肺当中的应用。慢阻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气流阻塞,同时伴有肺容量改变。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慢阻肺的综合管理贯穿于诊断、治疗和随访的全程,肺功能检查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使其对慢阻肺患者的综合管理更得心应手。
慢阻肺起病隐匿、患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下降,应早期干预。多数患者在肺功能大幅度下降时才出现症状,当患者因呼吸困难就诊时已错过早期干预的时机。因此,慢阻肺的筛查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建议年龄≥35岁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稳定期患者建议一年一次肺功能检查,急性加重期在患者建议稳定后1~3个月后复查及随访来评估疾病进展情况。越早干预,患者的肺功能保持越好。戒烟是非药物治疗中首要的干预措施,同时还需要积极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
此外,刘志军技师指出肺功能体描仪不仅可以精确地检测气道的阻力以判断小气道的阻塞情况,还可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肺气肿,能够更精确的诊断慢阻肺。
会议最后,与会医院的肺功能检查室、呼吸专科门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等,并对此展开经验交流和讨论,互相借鉴学习。
慢阻肺诊疗质控规范化项目旨在造福广大的慢阻肺患者,前路漫漫,仍需要更多医学同道、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共同努力,共同推进慢阻肺诊疗质控规范化项目的建设和推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