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让过去很多不可能变得%的可能。ECMO技术以及器官移植技术让患者重生。
今天给大家复习三个病例,两例是很长时间的CPR,一例是很长时间的心脏停跳。但它们的处理都结合了ECMO技术,患者的良好结局让为医者倍受鼓舞!内容如有错误欢迎予以指正。
病例(1)CPRmin:宇宙最长时间的心肺复苏。
年1月,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接诊了一例爆发性心肌炎致心脏骤停的27岁女青年。据悉,该患者年前因进行性呼吸困难2医院就诊。随后进展为急性心肌炎。心超示左室射血功能受损。晚间7:50因室速引发心脏骤停,随后马上就启动徒手CPR,静脉注射肾上腺素。CPR10min后ECG显示心搏停止。但关键的一点是该女青年意识还在,而且胸外按压期间对环境的刺激是有反应的。股动脉压力波显示胸外按压非常有效。CPR两小时后,虽然没有恢复自主循环,但是患者仍然有反应。此时,医生考虑将其转到可以做ECMO医院。随后立即将其转院,转院途中继续坚持CPR,这一过程仅用了12分钟。医院后外科医生开始本来想做股动静脉ECMO,但由于股动脉收缩严重,医生决定开胸后做ECMO。所以执行开胸、切开心包、心脏按压、实施右心耳流出、升主动脉流入的ECMO(血流速度设置为3L/min)。ECMO直到第二天12:30才完成。由于又有无尿,医生又在ECMO环路上加上了连续性动静脉血滤。算了算CPR的时间竟然达到了min,是常温下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的最长记录。
第二天,在ECMO的支持下,患者恢复了意识。但即便是在高电压电起搏下,她的心脏仍然是没法跳动。心肌活检提示爆发性心肌炎伴大片坏死。在ECMO做到第5天的时候,医生不得不考虑心脏移植了。非常幸运的是,她在ECMO支持的第9天就等到了心肾联合移植。术后恢复良好,入院后第30天出院,神经功能CPC评分(CPC评分1分),也就是说神经预后良好(意识清醒,可完全正常生活、工作,可遗留轻度的神经和/或心理后遗症)。随后这项病例被发表在次年五月份的《复苏》杂志上。
我们可以看出,能不能继续做CPR,在医生眼里,很重要的一点判断就是有没有反应,包括对光反射、对刺激有无反应等。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心脏骤停后停止向颅脑供血的时间越短越好,也就是说尽快启动CPR。另外,高质量的CPR也是至关重要的,这能保证颅内的血流灌注。CPR做的好、做得早,就可以尽可能地满足颅脑的血液供应,这就是为什么患者还是有反应的。有反应就应该继续CPR,不管是多长时间。然后要查明原因,直至各种手段让心脏复跳。不能复跳或者复跳后心肺功能不好的就可以考虑做ECMO了。心脏如果出现像这例患者的大片坏死,那么就等心脏移植。
病例(2)CPRmin:51岁日本男子心脏骤停后ECMO也让他从死神的手中抢了回来。
年5月,日本的一位51岁男性发生院外心脏骤停,倒地5min之内被发现并实施CPR。18min后EMS到达现场并转医院,43min后启动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因为出现持续的室速,尽管80minCPR过去了还是没有好转,接诊医生考虑可以做体外生命支持(即ECMO),医院。这样转院花了39min。和前面的病例一样,继续徒手CPR。医院后,尽管给予双向除颤(J,15次),肾上腺素(1mg,11次),胺碘酮(mg)都没有实现过一次循环恢复。由于医生还是看到了患者尚有肢体运动、濒死呼吸以及光反射,他们便决定做ECMO。所以患者入院20min时(第min)开始就做了静动脉ECMO。很快在min时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在后期综合治疗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后患者逐渐恢复,住院后第51天时出院转康复治疗。出院时神经预后良好,无后遗症(精神、认知、语言、吞咽等均正常)。该报道年12初在线发表在《加拿大心脏杂志》上。
病例(3)26岁小伙子心脏停跳13min:医学奇迹
年12月9日上午,杭州四季青摄像头监控回调了一组惊人的视频:8:58,小伙子小陈一个趔趄倒在地上,挣扎了一下试图起来,但很快整个人瘫在地上不动了。随后,有人群和保安围了上来,保安拿起对讲机呼救。9:11,四季青市场医务室的医生赶到现场,开始给小陈做心肺复苏。9:13,到达现场。急救中心的医生立即给小陈进行电击除颤、气管插管、静脉注射强心药物,他的心跳和脉搏恢复。9:37,小陈被抬上救护车。9:40,救护车到达浙江大医院附近时小陈再次出现心脏停跳。9:44,送入该院急诊医学科抢救。据悉,医院抢救时,瞳孔还没散大,其他的一些症状也支持尚有一线希望。为了全力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入院后给予表面和血管内降温,联合降温治疗使得小陈的体温在1小时内从37℃下降到33℃。虽然心跳恢复了,但是小陈的血压还是非常不稳定,当天晚上,医生建议为小陈装上ECMO,以维持生命,让他自己的心肺休养一段时间。12月10日,小陈用上ECMO,血压逐渐稳定;6天之后,小陈的心肺功能初步恢复,撤下ECMO,这期间做了两次CT,确认大脑功能尚可。12月20日,小陈苏醒。几天之后,小陈从急诊监护室转入心内科病房,医生也明确了心脏骤停的原因,是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周二上午,小陈又接受了手术,由浙医二院心内专家团队为其植入了便携式除颤器,避免再出现类似情况。在心内科病房,小陈坐在床边上,戴着黑框眼镜,人长得干净帅气,心情也不错。
医疗圈的人一般知道,心脏骤停的最佳抢救时间是4~6分钟。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下降10%;而超过10分钟,抢救成功率几乎为0。此次小陈心脏骤停13min仍然能实现心脏复跳,简直是一个奇迹。所幸的是,在ECMO的支持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小陈还是挺过了难关,将继续绽放他的年轻,而前方的路还很远。
对比以上国外发表文献的两个患者来看,他们被启动CPR的时间比杭州这例要早很多,这提示我们需要加强普及大众心肺复苏急救技术,而不用等到医务人员来了才做CPR,始终要抓住心脏骤停的最佳抢救时间。
复习了三个病例,我们接下来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