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气管切开术的流程并附上血泪教训

昨儿一早就在监护室里参与了两个气管切开,过程虽然顺利,但难度不小,所以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规的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术的适应症

1.喉阻塞:喉部炎症、肿瘤、外伤、异物等引起的严重喉阻塞。   2.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各种原因(颅脑外伤,胸腹外伤及脊髓灰质炎等)所致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为了吸痰和保持气道通畅,可考虑气管切开。   3.预防性气管切开:咽部肿瘤、脓肿伴呼吸困难;对某些口腔、鼻咽、颌面、咽、喉部大手术,为了进行全麻,防止术中及术后血液流入下呼吸道,保持术后呼吸道通畅;防止术后术区出血或局部组织肿胀阻碍呼吸,可施行气管切开。   4.取气管异物:经内镜下钳取未成功,估计再取有窒息危险,或无施行气管镜检查设备和技术者,可经气管切开途径取出异物(很少)。

气管切开术的禁忌症

1.张力性气胸者(插管闭式引流后可上机)。2.低血容量休克、心力衰竭尤其是右心衰竭者。3.肺大疱、气胸及纵隔气肿未引流前。4.大咯血患者。5.心肌梗死者(心源性肺水肿)。

手术步骤

1.体位:一般取仰卧位,肩下垫一小枕,头后仰,使气管接近皮肤,暴露明显,以利于手术;助手坐于头侧,以固定头部,保持正中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2.局麻:沿颈前正中,上自甲状软骨下缘,下至胸骨上窝,以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对昏迷、危重或窒息患者,若已无知觉,也可不予麻醉。

  3.切口:多采用直切口(全麻病人可用横切口),自甲状软骨下缘至接近胸骨上窝处,沿颈前正中线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

  4.分离气管前组织:用血管钳沿中线分离浅筋膜、深筋膜、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暴露甲状腺峡部,若峡部过宽,可在其下缘稍加分离,用小钩将峡部向上牵引,必要时也可将峡部夹持切断缝扎,以便暴露气管。分离过程中,两个拉钩用力应均匀,使手术视野始终保持在中线,并经常以手指探查环状软骨及气管是否保持在正中位置。

切开浅筋膜常见到两条怒张的表浅颈静脉

切开颈深筋膜

分离带状肌(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

适当分离气管前筋膜

  5.切开气管:确定气管后,一般于第2~4气管环处,用尖刀片自下向上切开第3-5(或2-4),或是在气管前壁造瘘,刀尖勿插入过深,以免刺伤气管后壁和食管前壁而引起气管食管瘘。

  6.插入气管套管:以弯钳或气管切口扩张器撑开气管切口,插入大小适合、带有管芯的气管套管,插入外管后,立即取出管芯,放入内管,吸净分泌物,并检查有无出血。固定气管套管。

  7.创口处理:将气管套管上的带子系于颈部,打成死结以牢固固定。切口一般不予缝合,以免引起皮下气肿,最后用一块开口纱布垫于伤口与套管之间

血泪教训

1.摆体位非常重要,患者的充分后仰一方面能使气管更加靠近皮肤,加快手术进程,更重要的是能够向上牵拉甲状腺,较好地暴露目标气管环。(曾经就因为一开始体位没摆好导致术野正中就是甲状腺峡部,分离时损伤甲状腺导致大量出血,光止血就花了很长时间)

2.术前务必检查气切套管气囊的密闭性,若做完气管切开,打气囊时才发现漏气,就得重新换管,带来极大的麻烦。

3.术中时刻注意保持气管居中,这样分离时才不会损伤气管旁组织,也能提高手术效率

4.仔细操作,误伤及甲状腺,因为甲状腺出血真的挺难止。

5.插入气切套管后及时用吸痰管插入套管吸痰,检查套管是否真的在气管中(我曾经碰到插完管后病人的血氧仍往下掉,用吸痰管吸痰时发现套管不在气管中,遂重新插管,惊出我一身冷汗)

6.固定气切套管时要让患者恢复自然体位后再固定,否则容易出现病人仰卧位时松紧合适,恢复自然体位后固定就松了,最后会造成脱管(都是些血泪教训)。

今天就先介绍到这里。祝大家有个好梦

版权归本







































北京中科医院荣获品牌影响力企业荣誉称号
北京中科医院荣获品牌影响力企业荣誉称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mrc.com/wahl/857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