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异物梗阻是一种急症,如不及时治疗,严重者数分钟内即可导致窒息甚至死亡。
一、气道异物梗阻的病因和判断
任何人突然发生心搏骤停都应考虑到气道异物梗阻,尤其是轻人呼吸突然停止,出现发绀,无任何原因的意识丧失。婴儿和儿童的窒息多发生在进食中,或由于非食物原因,如硬币、果核、果冻或玩具等。
二、气道异物梗阻的表现
患者表现为突然的剧烈呛咳、反射性呕吐、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发绀,常常不由自主地以一手紧贴于颈前喉部。
(一)完全性气道异物梗阻
较大的异物堵住喉部、气道处患者面色灰暗发绀,不能说话,不能咳嗽,不能呼吸,昏迷倒地,窒息,呼吸停止。
(二)不完全性气道异物梗阻
患者可以有咳嗽、喘气或咳嗽微弱无力,呼吸困难,张口吸气时,可以听到异物冲击性的高啼声。面色青紫,皮肤、甲床和口腔黏膜发绀。
三、现场急救原则
询问意识清楚的患者:“你被卡(呛)了吗”?如点头告知,同意救治,现场即刻实施救治,同时尽快呼叫,寻求帮助,拨打急救电话。
四、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方法
(一)成人急救法
1
背部叩击法
适用于意识清楚,有严重气道梗阻症状患者。
(1)鼓励患者大声咳嗽。
(2)救护员站到患者一边,稍靠近患者身后。
(3)用一手支撑胸部,排除异物时让患者前倾,使异物能从口中出来,而不是顺气道下滑。
(4)用另一手的掌根部在两肩胛骨之间进行5次大力叩击。
(5)背部叩击法最多进行5次,但如果通过叩击减轻梗阻,不一定每次都要做满5次。
2
腹部冲击法
(1)自救腹部冲击法:适用于不完全气道梗阻患者,意识清醒,而且具有一定救护知识、技能的人。
1)患者本人可一手握空心拳,用拳头拇指侧抵住腹部剑突下脐上腹中线部位。
2)另一手紧握此拳头,用力快速将拳头向上、向内冲击5次,每次冲击动作要明显分开。
3)还可选择将上腹部抵压在坚硬的平面上,如椅背、桌缘、走廊栏杆,连续向内、向上冲击5次。重复操作若干次,直到把气道内异物清除为止。
(2)互救腹部冲击法(海氏冲击法):适用于意识清醒。伴严重气道梗阻症状,5次背部叩击法不能解除气道梗阻的患者。
1)患者立位或坐位。
2)救护员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绕患者腰部,令其弯腰,头部前倾。
3)救护员一手握空心拳,握拳手的拇指侧紧抵患者剑突和脐之间。
4)另一手抓紧此拳头,用力快速向内、向上冲击。
重复5次,如果梗阻没有解除,继续交替进行5次背部叩击法。
3
胸部冲击法
适用于不宜采用腹部冲击法的患者,如孕妇和肥胖者等。
(1)救护员站在患者的背后,两臂从患者腋下环绕其胸部。
(2)一手握空心拳,拇指置于患者胸骨中部,注意避开肋骨缘及剑突。
(3)另一手紧握此拳向内、向上有节奏冲击5次。
4
胸部按压法
适用于无意识或在腹部冲击时发生意识丧失的气道梗阻患者。操作方法同成人心肺复苏。
(1)患者仰卧位,救护员位于患者一侧。
(2)按压部位与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部位相同。
(一)——心肺复苏
(二)儿童急救法
操作方法同成人急救方法。
(三)婴儿急救法
1
背部叩击法
(1)救护员抱起婴儿,将婴儿的身体置于一侧的前管上,同时手掌将后头颈部固定,头部低于躯干。
(2)用另一手固定婴儿下颌角,并使婴儿头部轻度后仰,打开气道。
(3)两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成俯卧位,保持头向下,利用重力帮助移除异物。
(4)救护员采取坐或跪的姿势,使婴儿安全地躺在腿上。
(5)用一手的大拇指固定支撑婴儿的头,另外1或2个手指放在下颌的另一边。保持下颌的角度,不要挤压下颌软组织。
(6)用另一手的掌部在肩胛骨之间给予5次快速的拍打。检查每次拍打背部是否解除了气道梗阻,如解除,不一定要做足5次。
2
胸部冲击法
适用于意识清醒,伴严重气道梗阻症状,5次背部叩击法不能解除气道梗阻的婴儿。
(1)两手及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为仰卧位,头部向下。
(2)在两乳头连线中点给予胸部冲击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
(3)重复5次。
(4)如果仍不能解除梗阻,继续交替进行5次背部叩击和5次胸部冲击。
3
取异物。
4
胸部按压法
适用于无意识、意识不清或是在背部叩击和胸部冲击实施中发生意识丧失的气道梗阻婴儿。
按压方法同婴儿心肺复苏。
注意事项:
(1)尽早、尽快识别气道异物梗阻的表现,迅速作出判断。
(2)实施腹部冲击,定位要准确,不要把手放在胸骨的剑突上或肋缘下。有时须多种方法联合使用方可有效。
(3)腹部冲击时要注意胃反流导致误吸。
(4)预防气道异物梗阻的发生,如将食物切成小条,缓慢完全咀嚼,儿童口含食物时不要跑步或玩耍等。
(5)气道异物梗阻的救治方法适用于医务工作者或经过红十字会救护技术培训、具有救护技能的救护员在现场对患者的救护。
5
流程
救护员评估现场环境采取安全措施;
婴儿能否大声咳嗽,能否发声;
继续观察,背部叩击法5次;胸部击法5次,交替进行(头低位);
症状加重,背部叩击法5次;胸部击法5次,交替进行(头低位);
婴儿开始意识不清或已无意识;
移至坚硬平面上,呼叫EMSS;
开放气道,尝试人工呼吸2~5次;
CPR;
等待救护车到来;
往期·推荐
(六)——食物中毒
(五)——烧烫伤
(四)——电击伤
(三)——冻伤
审核:姚利奎编辑:杜娟芳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