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重症医学科携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为一位主气道严重狭窄的高龄患者实施了床旁气管镜下气管支架置入术,使患者重获新生。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73岁,入院前1周前出现喘息,未予重视,入院前3天出现呼吸困难,医院输液治疗,入院前1天呼吸困难加重,在外院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重症医学科。
术前讨论
床旁气管镜检查显示,患者气管下段外压性狭窄,狭窄约85%,狭窄长度范围约3cm,胸部增强CT提示恶性可能性大。
胸部增强CT提示
由于患者高龄,气道狭窄较重,转入时即使机械通气也无法保证通气量,随时面临生命危险,解除患者气道梗阻刻不容缓。但气管支架置入,需要拔出气管插管脱离呼吸机进行,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非常高,更需要重症医学科医生能在术中完全确保患者通气安全,并具备进行心肺复苏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的成功率。我院重症医学科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结合病人情况共同制定了缜密的救治方案。
手术及术后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由重症医学科科主任王勇强,科副主任高红梅带领重症医学科团队,给与患者严密监护、适宜镇痛镇静和安全有效的气道保护,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气管镜室团队在床旁为患者实施了超声引导下气管镜纵隔肿物穿刺术+气管支架置入术。术中两科医生争分夺秒、默契配合,成功留取了纵隔肿物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于气道梗阻处以支架扩张气道,解除了患者气道梗阻。
气管支架置入术后
术后短期通气支持,患者潮气量由小于ml迅速提升至ml以上,各项生命体征稳定。
重症医学科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完美配合,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同时为患者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打下基础。目前该患者已成功脱机、拔管,并转出监护室于相关科室进行治疗。
重症医学科
医院重症医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我国最早的专业重症急救医学科室,在急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单一脏器衰竭(如ARF、ARDS、DIC)、重症肺炎、脓毒症、急性中毒、病理产科、多发创伤、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监护等方面具有先进的救治水平与丰富的医疗经验。担负着天津市乃至周边地区危重病人的救治,同时为我院各科室疑难重症患者搭建强有力的救治平台,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责编丨魏国新
编辑丨郝文静
供稿丨重症医学科骆宁
TIANJINFIRSTCENTRALHOSPITAL
医院
对外宣传联络办公室?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