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0个世界慢阻肺日,主题是“健康呼吸,无与伦比”。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宗旨是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
什么是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其特点是由于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导致的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通常是因为大量接触有害颗粒或气体所导致。
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都属于慢阻肺的“统治范畴”。
据统计,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的患病率为8.6%,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13.7%,总患病人数约为万。
为何它如此可怕而陌生?
慢阻肺作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四位。但在生活中,许多人连“慢阻肺”这三个字都没有听过。这么可怕的“杀手”,为何鲜为人知?
主要原因有两点:
1.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当前对呼吸疾病的防控体系与能力建设有待提高,在公众认识、卫生政策、医疗水平等方面远远落后于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
因为慢阻肺目前不可治愈,所以会有患者不配合治疗,进而加重病情。
2.早期难以被发现:
慢阻肺的早期症状一般是咳嗽、咳痰等,这些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吸烟的中老年人来说,是很常见的现象;而运动后的咳喘、气短,又让他们以为“自己老了”,根本不会和慢阻肺联系上。所以很多慢阻肺患者就这样被“忽视”了。
自身如何预防慢阻肺?
虽然慢阻肺无法治愈,但它可以预防!这几条预防措施,请你牢记:
①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它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
②戒烟(含二手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③及时接种疫苗,减少上呼吸道疾病诱发慢阻肺的可能;
④锻炼身体,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如果已经确诊为慢阻肺,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以下措施:
①药物治疗,从而达到减轻症状、减缓进程的目的;
②肺康复训练,可提高运动耐量,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和疲劳感;
③适当的氧疗对维护脏器的功能有一定的帮助;
④无创呼吸机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血氧浓度,降低患者呼吸负荷,减少慢阻肺患者急性发作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