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注:HFrEF: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p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mrEF: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利钠肽水平升高为B型利钠肽(BNP)>35ng/L和(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ng/L;心脏舒张功能异常指标包括E/e≥13或平均e<9cm/s等,见心衰的诊断和评估中的经胸超声心动图部分

根据LVEF,心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及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其诊断标准见上表。

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慢性心衰是指在原有慢性心脏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是缓慢进展的过程,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心脏代偿机制参与。经过治疗,症状和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的称稳定性心衰。急性心衰是因急性的严重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心脏负荷使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使慢性心衰急剧恶化,威胁生命,通常需要紧急入院进行医疗干预,以急性左心衰竭最常见。

区分心衰的急性和慢性主要是因为二者治疗的原则不同:慢性心衰重在延缓心室重构,降低再入院率和病死率,长期规范的药物治疗是基石,也是重点。急性心衰则需要尽快缓解症状,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死亡风险。急性心衰管理中强调应该尽量缩短确立诊断及开始治疗的时间,尽快给予患者合适的治疗。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多数急性心衰患者经治疗后症状部分缓解,转为慢性心衰,而慢性心衰患者常因各种诱因急性加重需要住院治疗。

▼更多精彩推荐,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mrc.com/wacs/1122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