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10775479.html暴雨到来前应做好哪些防灾准备?1.熟悉周边地形,注意低洼危险的地方。2.确认避难场所和逃生路线。3.要知道从家到学校的地方经过哪些低洼易积水的地方,也要知道哪些地方地势较高可以作为临时避难的地方。4.参加社区防灾演练。5.准备应对洪水的物品:防水板、绳子、沙袋、救生衣等。6.准备防灾急救包。7.通过图书、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途径学习防灾避险知识。8.准备一个防灾急救包很有必要,在紧急情况下很有用的。双肩背的帆布背包,内放置收音机和手电筒、穿着方便的衣服和鞋、3天的食品和水、少量卫生用品,重量以10~15公斤为宜。暴雨时如何避险?1.暴雨时在室内的紧急避险(1)不要外出,呆在室内。(2)检查电路、炉火等设施是否安全。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3)密切观察房屋漏雨情况和室外水势。(4)地势低处的居民可在门口放置挡水板、堆置沙袋或堆砌土坎,或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5)备好防灾急救包,随时准备撤离。2.暴雨时在室外的紧急避险(1)停止室外活动,尽快回到室内。(2)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3)不要过河或桥。不要在山旁、悬崖下附近通行。(4)在街上行走时注意脚下,防止失足落入暗井或水沟。(5)几个人一起,互相之间用绳子牵着走。(6)发现高压线铁塔歪斜、电线低垂或者拆断,要远离,不可触摸或者接近,防止触电。水灾中如何撤离到安全地带?1.洪水来临前,注意通过电视广播等收听气象预报和洪水警报。观察洪水到来的迹象,邻居互相提醒。2.在城市中,住楼房的人向高层撤离,上到楼房的3楼以上,或者到指定的场所。视洪水状况逐层向上转移。住平房的人撤到指定避难场所。3.处于洪水下游的居民必须尽快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如地势高处、坚固建筑物顶上。4.在乡村中,离开低洼可能淹没的地方,寻找地势较高、不容易被水淹没的地方转移,如堤坝、平台等。5.要在水深到膝盖之前完成转移,因为水深到腰部后移动会非常困难。最好穿系带子的鞋,且一定要几个人结伴行动。6.不要开车转移。开车经过洪水是非常危险的。被洪水困在建筑物上如何逃生自救?如果水面上涨的时候你身处在一座坚固的建筑物里,那么待在里面,即使水位迅速涨高,危险也比你逃出要小些。在建筑物尚未淹没时可先转移到上层房间,如是平房就上屋顶。如有可能,带些食品和水。如果屋顶是倒斜的,则可将自己系在烟囱或其他坚固的物体上。如水位看起来持续上升,应就地取材准备小木筏。除非大水可能冲垮建筑物,或水面没过屋顶迫使你撤离,否则待着别动,等待水位停止上涨。准备漂浮物备用,如泡沫板、木板、塑料板等,一旦房屋被水冲垮,漂浮物可作逃生用。儿童可乘坐大塑料盆。落水后的如何逃生自救?如果不幸落水,保持冷静最重要。身边的任何漂浮物都要尽量抓住,如木板、树枝等,借住它们的浮力浮在水面,寻找机会抓住建筑物、大树等固定的物体。不会游泳者不要紧张害怕而放弃自救,落水后应该立即屏气。在挣扎时利用头部露出水面的机会换气,并寻找可以抓住得物体。再屏气,再换气,如此反复,就不会沉入水底。汽车司机怎样应对暴雨积水?1.城市突发大量降雨,常造成低洼处路面积水,威胁车辆和车内乘客生命安全。2.车辆前方见有积水,如果能明确积水很浅,应慢速通过。快速冲过去是错误。3.如果积水深或积水深度不明时,不可贸然闯过,应停车等待。不可尝试在已经被洪水淹没的公路上行驶。不要自以为是,强行通过。4.如果车在积水中熄火,不可再次点火,应弃车并转移至安全地带等待救援。5.如果汽车在积水中熄火,且水位迅速上升,立刻冲出来,弃车逃到地势比较高的地方。6.如果汽车沉没水中,应保持冷静,车内进水是个缓慢的过程,还有数分钟的逃生时间。保持冷静,用尽全身力量迅速打开车门,弃车逃生。如果打不开车门,车外的压力高于车内是车门打不开的主要原因,待车内进了一部分水后车内压力有所升高,再努力一次争取撑开车门逃出。如果还是打不开车门,可以使用安全锤或者座椅头枕上坚硬的钢筋尖角砸碎玻璃,迅速爬出。对淹溺者如何施救?1.将溺水者从水中救起,施救者必须注意自身安全。2.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开放气道,检查呼吸。如无呼吸,则施以人工呼吸。大多数溺水者吸入水量不多,不会造成气道阻塞。有自主呼吸者,可排除气道内的液体,推荐倾斜俯卧位,将溺水者俯卧位,腹部趴在施救者膝盖上,拍击背部,使气道内的水排出。3.如果溺水者心跳已停止,则开始心肺复苏。本文内容来源于《图说灾难逃生自救科普丛书》,该丛书由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医院院长刘中民教授发起创作并牵头国内经验丰富的灾难医学专家,根据多次参与救灾的经历经验和知识编写。丛书共分十五册,涉及地震、水灾、火灾、交通事故、煤气中毒等常见灾难类型最简易的自救方法。该丛书荣获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被科技部评为“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本文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