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气道异物指所有自口或鼻开始至声门以下所有的呼吸径路上的异物存留。
狭义气道异物定义为位于声门下及气管和支气管的异物,是临床普遍采用的定义。
儿童好发年龄为3个月~7岁(平均2岁),男孩多于女孩。气道异物科导致气道不畅,呼吸窘迫,如不及时诊断及处理,往往引起严重后果,是导致4岁以内儿童意外死亡赌主要原因。
一般认为异物右侧支气管较常见,但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左主支气管异物更常见。气管隆突以上,以及左、右主支气管同时存在异物的共占气道异物的病例20%左右,往往呼吸窘迫严重,致死率较高。
气道异物损伤包括机械损伤(如黏膜、出血等)和阻塞,长期异物存留导致炎症反应、肉芽形成,不典型患儿诊断有时会延误数周甚至数月,约43%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一、临床表现有哪些?
异物吸入史(目击误吸异物后剧烈呛咳)是气道异物最重要的诊断依据。听诊肺部可闻及异物侧呼吸音低下,当异物位于声门下时连歌词呼吸音对称,可听到特征性的声门下拍击音。
1、突然发生剧烈呛咳及呼吸困难,并无其他明显症状,是气道异物最典型的临床表现;
2、或以持续咳嗽及喘息起病;
3、严重喉喘鸣、呼吸停止,常见于异物阻塞上气道;
4、其他表现:呼吸暂停、口周发绀等。
二、紧急情况评估
明显气道阻塞导致中重度呼吸窘迫或窒息需要紧急处理,应注意评估:
1、不完全阻塞:病人可以咳嗽或咳嗽无力、喘息、呼吸困难吸气时可以听到高调声音,皮肤、甲床、口唇、面色发绀;
2、完全阻塞:较大的异物完全堵住喉部或气管,病人面色青紫,不能说话、不能咳嗽、不能呼吸、病人很快发生窒息,失去知觉、呼吸心跳停止。
三、如何紧急处理?
1、年龄<1岁,采用叩背胸部挤压法
(1)叩背:患儿背部朝上,头低于肩胛线,注意头不要呈倒立位。用右掌根冲击患儿肩胛之间4~5次,方向向前、向下;
(2)胸部挤压:患儿面部朝上,用右食指和中指向头部方向冲击患儿胸骨下段4~5次;
(3)清除患儿口鼻部的异物或分泌物;
(4)如患儿无呼吸,立即给与面罩加压吸氧;
(5)上述步骤循环4~5次。
2、年龄>1岁
(1)神智清醒者可采用Heimlich手法:站在患儿背后,用双臂从患儿腋下围抱住胸部,一手握拳,拇指侧放在患儿剑突和脐连线之间,另一手握住拳头,施行5次快速的冲压(见视频);
(2)神志不清者采用卧位腹部冲击法:患儿仰卧、操作者位于患儿一侧或骑于髋部,一手掌根于患儿剑突和脐之间,另一手压在这只手上,两手同时用力,向头侧快速冲击5~10次。
3、如异物为凝胶类,应立即负压吸引,如上述方法无效,应考虑马上采取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术。
四、需要完善哪些辅助检查?
1、X线检查:胸透、胸片、颈部侧位片、CT扫描等可帮助诊断,但只有约10%的异物X线下显影,胸透见呼吸时纵隔摆动诊断意义更大;
(1)胸片多提示气道异物的间接征象,如肺气肿、肺不张、肺渗出等,胸片结合胸透检查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2)颈侧位片有助于发现声门下气道异物;
(3)CT三维成像技术可以显示第6~7级支气管内的异物。
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可疑患儿进行纤支镜检查,避免硬支气管镜所带来的创伤和风险;
3、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有助于了解机体缺氧和酸碱电解质紊乱情况;
4、血常规:有助于了解机体感染状况。
知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