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博雅
来源丨医脉通呼吸科
我是个笨姑娘,当其他学霸上了本硕连读的时候,我默默去读了三年专科,毕业了读了三年本科,又花一年二战考研,获得我的硕士毕业证书的时候我已经高中毕业9年了。
然而,第一学历的问题令我选择告别临床。
但研究生期间的“规培”成果弥足珍贵,希望能给各位临床工作的伙伴带来一些帮助,教你抽丝剥茧,迅速了解病人情况,再也不用看着肺功能单子上密密麻麻的字母和数字发呆了。
第一部分:通气功能
首先了解预计值:它是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并假设病人健康而得出的数值,是分析肺功能的基础。其后的数值均为病人实际测得的数值。
第1行:FVC(用力肺活量):预计值为3.17,病人呼吸时前、后实测数值分别为2.74和2.80。
结论:肺通气功能下降,但要鉴别为阻塞性还是限制性。
第2行:FEV1(1秒用力呼出量)后/预、改善率。
1.FEV1的后/预:本病例数值为61.1%。
相关知识:
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的肺功能分级:
GOLD1级:轻度≥80%
GOLD2级:中度:(50-80)%
GOLD3级:重度:(30-50)%
GOLD4级:极重度:30%。
结论:肺通气功能中度减退。
2.改善率:(后-前)/前=(1.66-1.18)/1.18=40%。后-前=1.66L-1.18L=0.48L
相关知识:
FEV1在用舒张剂后若能增加ml,且用药后FEV1绝对值增加≥12%,则为舒张试验阳性。
提示临床医生可以运用气管舒张药物改善病人的通气功能。
结论:改善率40%,舒张试验阳性。
第3行:FEV1/FVC%
这个病人的FEV1/FVC的比值:前为43.22后为59.41。
相关知识:
通气功能障碍类型的判断:
本病例中VCmax(最大肺活量),前/预为84%,后/预计为85.8%,均80%。
1.阻塞型:VC≥80%、FEV1/FVC≤70%。
2.限制性:VC80%预计值、FEV1≥80%。
3.混合性:VC80%预计值、FEV1≤70%或正常。
结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第5~8行:PEF(最大呼气流量)、FEF25(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FEF50、FEF75。
本病例中:PEF、FEF25、FEF50、FEF75对比预计值明显下降。
结论:小气道功能重度减退。
相关知识:
1.PEF和FEF25取决于呼气力量、大小气道的通畅程度和肺弹性等共同作用。
2.FEF50-70更主要取决于小气道的通畅程度,所以是反应小气道功能的指标。
3.严重的小气道病变会导致PEF、FEF25、FEF50、FEF75。
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反映小气道功能障碍。
4.小气道是什么?是指通气功能吸气状态下,内径≤2mm的细支气管。
第二部分
第1~2行:MVV(每分钟最大通气量)与FEV1×30
MVV与FEV1×30的预计值应该相同:
如果MVV值FEV1×30,特别明显,表示测FEV1时用力不够,或者有严重的阻塞性肺疾病。
如果MMVFEV1×30,表示患者未用力、配合不佳、疲劳等,需要甄别是否可靠,是否需要重新做肺功检查。
第3~6行:TLC-He(氦气稀释法非总量)、FRC-He(氦气稀释法功能残气)、RV-He(氦气稀释法残余气体量)、RV%TLC-He(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
1.RV-He:正常值:男1.38±0.63女1.30±0.47
本病例中RV-He值为2.07正常值。
2.RV/TLC-He:本病例的数值为50.03(正常应该≤35%)。
相关知识:
阻塞性肺气肿通气功能程度分级(RV/TLC-He):轻度为26%~45%,中度为46%~55%,重度为≥56%。
结论:通气功能中度减退。
最后两行:TLCOSB(一口气弥散量)、TLCO/VA(弥散率)
本病例中:TLCOSB数值:预计值为1.65实测值为1.54。实测/预计=93%,实测值预计值。
弥散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判定分级:
TLCOSB:轻度为60%~79%,中度为40%~59%,重度为39%
结论:弥散功能轻微减退。
相关知识:
RV%(通气储备百分率)=(MMV每分最大通气-Ve静息每分通气)/MMV
RV%是反映肺部通气储备能力的指标,是胸部手术前的重要注意项目。
a.RV%≥93%健康人的数值。
b.RV%数值为87%~92%,尚且可以胸部手术。
c.RV%86%提示通气不佳,胸部手术要慎重考虑。
c.RV%60%一般为手术禁忌。
结论
测试结果:
1.通气功能中度减退,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2.小气道功能重度减退。
3.弥散功能轻微减退。
4.最大通气量35%。
5.舒张试验阳性,改善率40%。
参考文献:
[1]周怡,赖莉芬、赵卫国编著,肺功能检查临床病例分析,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
[2]郑劲平,高怡编著,肺功能检查实用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9.4.
[3]郑劲平.肺通气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分级.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9,32(4):-.
[4]葛均波、徐永健编著,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
阅读原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