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反复排队医院有望实现ld

治疗白癜风的口服药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316/4790080.html

来源:最爱大北京

自今日起

北京推出一批医疗改革新政

惠及所有患者与家属

变化一

把“先诊疗后结算”医院

1、明年推出不少于20项改善医疗服务举措

医院就诊,有望不再反复排队划价缴费,而医院时一并结算费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透露,下一步计划把“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方医院。

雷海潮透露,本市在今年创新60项改善医疗服务举措的基础上,明年初步打算继续推出不少于20项改善医疗服务的举措。

2、不用再去排队等候划价缴费了

目前北京地区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医院已经实行了“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方式,深受患者和老百姓的欢迎。

“先诊疗后结算”,即患者看病过程中的检查、化验、取药等每一个环节,不用再去排队等候划价缴费了,医院时一并进行费用结算即可。

3、把“先诊疗后结算”医院

北京市从年4月以来,连续32个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工作量医院的增幅。“下一步想把‘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方式,医院。”

此外,今年,本市建设五所左右示范性研究病房,明年将推动十所左右示范性研究病房建设。预计到年或年,北京地区研究型病房建设将更成规模。

4、布局药品和医疗器械研究基地

雷海潮透露,未来两到三年内,要在北京地区布局有关疫苗、药品和医疗器械方面的研究和创新以及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中研发和应用的相应研究基地。

北京还将布局医药健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这样的研究机构面向北京地区所有央属单位和市属单位开放。初步医院医院同时布局同一类别的研究中心,以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参比,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变化二

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手机随时查询下载

1、医院第一张医疗收费电子票据

去医院看病,浅黄色的收费票据相信很多人不陌生。

以后,这些票据将逐步实现电子化,省去开票时排长队的等候,还能随时下载打印使用,免去日常保存的麻烦。

12月1日,医院成功开出了北京市医院第一张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正式拉开北京市财政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改革的帷幕。

2、将改革推进到离民生最近的领域

今年5月,市财政局联合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市医院管理中心选定医院作为医疗医院,将改革推进到离民生最近的领域。

医院接到试点任务后,精心谋划,医院收费系统和财政电子票据系统对接工作后,选择门急诊自费患者作为首批应用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的对象,开出了医院第一张医疗收费电子票据。

3、节省群众送票、验票的时间

具体来说,票据在信息系统内将自动归集到个人名下,交费人可随时查询下载,既解决了交费者排队等候取票的烦恼,又消除了就诊收费纸质票据丢失、损毁的担心。

另外,基于财政电子票据唯一和防篡改的特性,交款人可通过全国统一的财政票据公共服务平台查验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真伪,将原鉴别票据真伪的时间从数日降至数秒,节省群众送票、验票的时间。

变化三

将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统一为“”

1、避免民众重复拨打急救电话

北京市副市长卢彦表示,北京市推进统一指挥调度和资源统筹,实现、急救调度“首接负责制”,建立“谁先受理谁全程负责到底”的工作机制,目前、之间每日互转呼叫近次,避免民众重复拨打急救电话。

下一步,北京市计划将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统一为“”,逐步将号码回归红十字会“救灾、救助、救护”职能,将逐步加强承接非急救转运服务和航空医疗救援任务。

年后,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主要由承担,可作为重大突发事件和重要活动保障的补充力量。

2、实现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

北京市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急救呼叫满足率大于95%,服务满意率大于98%。今年急救呼叫满足率的目标是超过90%。

北京市人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玉芳建议,按照年后“”承担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目标,加快北京急救中心和服务网络的改革,打破利益固化,整合各类资源,精简非业务部门,高标准打造院前医疗急救专业队伍,不断提高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和效率。

变化四

叫车、急救、送诊均分类分级

1、叫救护车:依病患分类调度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关于实施急救分级分类救护的办法》,对于呼入的急救任务将进行分类;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在施救现场将根据患者的伤病情现场分级,医院急诊“红区”就诊。

打电话叫救护车,当电话进入到北京急救中心或北京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时,调度人员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度分类。

目前院前急救任务根据呼叫类型分为急救类和非急救类。其中,急救类包括呼叫地址为住宅、公共场所的、需要救治的急救任务;医疗机构之间的下级医疗机构转上级医疗机构、平级医疗机构之间转运以及上级医疗机构转下级医疗机构的转运任务。

非急救类指的是不需要救治的,呼叫救护车只是为了当作解决交通工具或者以搬抬为目的,包括患者康复出院回家、患者复诊、透析、接送站/机场、化疗、接住院等。

2、依病患分类派遣急救人员

不同类型的急救任务,和可以派出不同级别的院前急救人员。

目前,院前急救人员根据资质及专业技术能力,分为5种。最高级别的是高级专家型急救医师,指的是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经过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急救人员,掌握高级生命支持技术、高级气道管理技术、创伤生命支持技术,具有突发事件现场指挥及处置能力、掌握先进仪器的使用。

3、急危医院急诊红区

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力量抵达施救现场后,将根据伤病情对急救服务对象进行“现场分级”,并依据现场分级的类别,与院内急救分级诊疗相衔接。现场分级时,急救人员评估患者病情程度后分为四级。

Ⅰ级属于急危症,Ⅱ级为急重症,Ⅲ级为急症,Ⅳ级为非急症。院前现场分级属于Ⅰ、Ⅱ级的患者,将被直接送达院内急诊的“红区”。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将提前与院内医疗急救机构联系,建立急救绿色通道。院前现场分级属于Ⅲ、Ⅳ级的患者,分别送达院内医疗急救机构急诊的黄区、绿区。

4、什么程度的患者属于急危症

心搏/呼吸骤停或节律不稳定;气道阻塞/窒息;需要紧急气管插管/切开;休克征象;急性活动性大出血;突发意识丧失;癫痫持续状态;胸痛/胸闷(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特重度烧伤;脑疝征象;急性中毒危及生命。

市卫生健康委表示,希望急救分级分类,提高急救服务效率,促进急救服务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好地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急救服务需求。

变化五

明年起调整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

1、“一老一小”个人缴费元/年人均财政补助增千元

北京年城乡居民医保缴费启动。此次调整城乡居民医保筹资结构,个人缴费标准和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同时调整,老年人、学生儿童、劳动年龄内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均有提高。

年城乡居民老年人人均筹资标准为元/年,其中,个人缴费元/年,财政人均补助元/年;学生儿童人均筹资标准元/年,其中,个人缴费元/年,财政人均补助元/年;劳动年龄内居民人均筹资标准元/年,其中,个人缴费元/年,财政人均补助元/年。参保个人须按新的缴费标准在扣款账户中存有足额存款,确保能如时扣款完成参保缴费。

据了解,为保证本市城乡居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年,人均财政补助增加元,老年人、学生儿童个人缴费增加元,劳动年龄内居民个人缴费增加元。本市将通过持续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提升对居民医保的运行保障力度。

2、门诊医院提高报销比例

市医保局自年起将持续优化居民医保待遇政策:

在年将居民医保住院封顶线提高到25万元的基础上,为鼓励支持城乡居民区内就医,医院报销比例,医院、医院等区属三级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78%。

3、放开政策,扩大门诊首诊范围

按以往政策,城乡居民中的老年人和劳动年龄内的参保人员,需要先在基层首诊,才能转诊到选定的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否则不能享受医保报销。

自年1月1日起,本市将放开政策,扩大门诊首诊范围,由原来的基层定点医疗机构首诊扩展到区、镇两级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

这意味着只要参保人选择医院作为个人定点医疗机构,医院就医,享受医保。这些医疗机构同时还医院,如有需要,医院。

4、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统一后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门诊实际补偿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住院实际补偿比例提高了8个百分点,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用药范围进一步扩大,常见病、罕见病及一些癌症昂贵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目前,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后参保人员达到.8万人,其中老年人.5万人,学生儿童.8万人,劳动年龄内居民58.5万人。

年财政部门按照每人每年元对城乡居民医保给予补助,财政补助占总筹资额的88%。基本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数量由0家左右增加到近0家。全体城乡居民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农民就医不再先垫付后报销。当年,居民参保人员就诊次数增加了万人次。

5、实现困难群体的应保尽保和兜底保障

北京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生活困难补助人员、城乡低收入救助人员、特困供养人员、定期抚恤补助优抚对象、见义勇为人员、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弃婴、退离居委会老积极分子、退养人员、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去世离休干部无工作配偶、低收入农户、残疾人员等13类困难人员,其个人缴费由财政全额补贴,个人不需缴费。

制度统一以来,财政已投入近1.5亿元保障了37万困难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实现困难群体的应保尽保和兜底保障。

6、城乡居民集中参保时间持续至明年2月底

年城乡居民集中参保时间为年11月11日至年2月29日。年1月1日至2月29日期间办理参保手续的参保人员,仍可从年1月1日起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参保手续办理期间发生的符合医保基金支付要求的医疗费用可申请手工报销。

学校负责在校学生参保,老年人和无业居民可以在户籍地社保所或长期居住地社保所参保。每月5日至20日,居民还可在社会保险网上申报平台自助缴费。

变化六

医院共享人脸信息

1、“刷脸”就能挂号支付

“刷脸”能挂号。市卫健委透露,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6家医院在患者就诊挂号时采用“人脸识别”技术。

医院,半年前开始试点“人脸识别”挂号技术,门诊中有一台自助挂号机可以用来“刷脸支付”。这台自助机看起来和其他设备没有区别,患者挂号时先按照提示选择就诊时间、科室等,支付环节时会提供三个选项,包括“支付宝”“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mrc.com/wadwh/1104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