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告丨肺淋巴管肌瘤病1例报告

作者:徐虹李志斌黄文杰

作者单位:医院全军呼吸内科中心

引用格式:徐虹,李志斌,黄文杰.肺淋巴管肌瘤病1例报告[J].中国医师杂志,,8(8):-.DOI:10./cma.j.issn.-..08..

患者,女性,38岁,因活动后呼吸困难1年,体检发现左侧胸腔积液1月,于年8月27日人院。患者自年9月始出现上三楼及其他较剧烈活动后呼吸困难,休息后症状可自然缓解,医院检查(未摄片),诊断为“胃下垂”,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变化。年7月行健康体检时胸片检查发现“左侧胸腔积液”,医院住院治疗。先后4次抽胸水(量不清),检查提示“乳糜胸”,反复查结核、丝虫、梅毒等均阴性,因治疗效果欠佳来本科。年11月以来曾4~5次咯血,每次量<1ml,为鲜红色血痰。既往史无特殊。育有3个子女。月经周期不规则:持续3~5d/周期20~45d。查体:一般情况良好,T36.5℃,P85次/min,R20次/min,BP/75mm-Hg(1mmHg=0.kPa)。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口唇无紫绀,左下肺叩诊浊音,呼吸音消失,无胸膜摩擦音,心脏及腹部查体无阳性体征,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常规、生化、风湿三项、血癌胚抗原(CEA)、胸水CEA均正常;雌二醇pmol/L(正常最高值pmol/L);血气分析(未吸氧):动脉血氧分压(PO2)65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35mmHg,血氧饱和度(SO2)94%。胸腔穿刺抽出粉红色混浊胸水。胸水常规:WBC11x/L,红细胞RBCx/L;胸水生化:总蛋白36g/L,糖5.4mmol/L,乳酸脱氢酶(LDH)u/L,甘油三酯>6.49mmol/L,胆固醇1.4mmol/L。肺功能检查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中度损害,肺活量(VC)占预计值43.7%,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28.2%,FEV1/用力肺活量(FVC)为66.8%,一氧化碳弥散量(Duco)占预计值47%,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胸部高分辨CT(HRCT)检查两肺可见弥漫性囊状低密度影,均匀分布于两肺肺野内,囊壁光滑,密度较高,两肺内未见结节影,结合病史考虑肺淋巴管肌瘤病(LAM)。经纤支镜肺活检,病理示肺泡间隔增宽,肺泡上皮增生及轻度不典型增生,结合病史考虑为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胸腔积液引流后胸腔内注射50%葡萄糖ml及凝血酶u,1周后复查胸片正常,9月14日始口服安宫黄体酮mg,1次/月,同时口服盐酸班布特罗10mg,1次/d,随访3个月患者呼吸困难明显缓解。

讨论

LAM好发于生育期女性,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咯血、气胸、乳糜胸。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推测可能与雌激素、孕激素有关,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LAM可能与TSC2等位基因的缺失相关。HRCT、肺功能及肺活检在LAM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LAM的肺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15%的患者可以出现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出现胸水、气胸等并发症时可伴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FEV1/FVC下降和TLC升高提示预后不良。LAM典型的HRCT表现是两肺广泛均匀分布的薄壁囊状影,无区域分布差异,同时不伴肺内结节影,小叶间隙增厚或肺结构变形扭曲改变。这些特征是LAM与其他肺病鉴别的有力根据。LAM病理表现为肺间质的增宽和肺囊肿性改变。LAM细胞增生形成结节状突起,阻塞气道和淋巴管,引起小气道及淋巴管阻塞、扩张,导致肺囊腔形成和乳糜胸。虽然免疫组化HMB45、ER、PR阳性是诊断LAM的特异性指标,但国内报道的病例其阳性率并不高,本例报道也为阴性,考虑可能与所取组织太小有关。目前HRCT的进展,笔者认为只要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高度符合,病理活检可见明显肺间质增宽和肺囊肿性改变即可诊断。由于病因不明,LAM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治疗仍然首选安宫黄体酮,剂量为~mg,1次/月,肌注或口服均可。在部分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以及乳糜胸等症状可有缓解。卵巢切除一般用于安宫黄体酮治疗无效的患者,但其疗效也不容乐观。对于晚期并发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肺移植是唯一的治疗手段,但移植肺仍可再次发生LAM。总之,LAM可以说是一种肿瘤性疾病,预后不良,多数患者在发病后10年内死于呼吸衰竭。

(参考文献:略)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本研究不存在利益冲突

往期·推荐

病例报告丨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综合征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一例

病例报告丨双胞胎同患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一例

病例报告丨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二例

病例报告丨亨廷顿病二家系报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mrc.com/wadwh/131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