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被认为是导致接受机械通气(MV)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制定的年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明确指出,为延缓MV带来的VAP的发生,降低VAP的发生率,对于有人工气道的患者在条件允许时应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CASS)。我科年7月至年1月收治机械通气患者32例。进行CASS,现将护理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32例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龄23~90岁。呼吸衰竭9例,外科大手术后8例,中毒5例,重症胰腺炎3例,脑血管意外7例,机械通气时间3-19d,26例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15分。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其中l1例治疗过程中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后继续给予CASS治疗.每日引流量为3~mL,气管导管均采用可冲洗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方法可冲洗气管导管有一个终止于声门下间隙(气囊上方)的独立的附加管,通过该附加管可吸出气管导管气囊上方聚集的分泌物。将一次性集痰器的一端连于气管导管附加管,另一端连接于负压吸引装置,保持恒定负压60--80mmHg(1mmHg=0.kPa)。观察与护理01保持CASS的通畅
严密观察一次性集痰器内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每日更换集痰器,如引流液较多及时更换。当引流液粘稠、带有血痂时,可通过声门下间隙冲洗的方法稀释声门下滞留物。冲洗前用气囊测压表检查气管导管的气囊压.将气囊压增加至40cmH2O。每次冲洗液的注入量不大于2mL,注入压力不应过大。以防冲洗液沿导管侧壁进入肺内,冲洗结束后先连接好负压装置再将气囊压降至20cmH2O;当引流液稀薄时无需使用声门下间隙冲洗方法;定时翻身、改变体位可预防由于气管导管末端紧贴气管黏膜引起的引流不畅和局部黏膜的损伤。本组6例患者出现堵塞,其中2例由于引流液粘稠度较高无法吸出;1例由于患者插管难度较大,插管过程中口咽部黏膜损伤严重,造成局部出血,2例由于气管切开出现伤口出血,引流液中出现血凝块堵塞导管。按声门下间隙冲洗方法处理后。5例患者的CASS引流通畅。1例引流量明显减少的患者.通过注入生理盐水确定导管通畅,改变体位及调整气管导管的位置后,可见引流液流出,本例患者可能与附加管末端紧贴气管黏膜有关。02气囊的管理
合适的气囊压是有效实施CASS的前提和保证。气囊压力不足声门下滞留物会沿气囊周围下移。进入下呼吸道,增加VAP的发生率:气囊压力过大。导致气道黏膜缺血缺氧性损伤。每日3次用气囊测压表检查气管导管气囊压力。通过释放气囊内的气体和向气囊注入气体来调整气囊的压力。使之保持在20~25cmH2O范围内,调节气囊压时为防止气囊压力的骤然变化,应缓慢释放气囊内的气体或向气囊内注入气体。如出现异常情况如口中出现气流声或呼吸机出现潮气量过高报警,应随时检查气囊压,看是否有漏气现象。本组患者没有出现漏气和气道黏膜损伤的现象。03保持恒定的负压
通过压力表调节负压吸引的压力。使之恒定在60一80mmHg。压力过大会导致局部黏膜的损伤。压力过小影响吸引的有效性。连接装置时应先调节好压力再与气管导管的附加管连接,定时夹闭引流导管末端来监测负压吸引的压力,并观察引流液向集痰器方向移动的情况,当声门下间隙的粘液糊吸出后,会出现附加管末端通过口咽部或气管切开伤口处与大气相通,此时压力表所示压力为0mmHg,但是连接管路可见有分泌物向集痰器方向移动。可夹闭导管来检查吸引的压力。如需调整压力应先取下与附加管连接端导管.调节好压力再与附加管连接,以免患者出现不适。本组4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压力下降,在调节压力时未将连接管断开。出现一过性的压力过大导致咳嗽,调整压力1min后咳嗽症状消失。04加强口腔护理
发生VAP的重要致病原因是误吸了繁殖在口咽腔及上呼吸道的致病菌,加强口腔护理可减少细菌的滋生。改善声门下间隙分泌物的性状,易于声门下分泌物的吸引。每日检查口腔黏膜情况。经口气管插管者每日更换气管导管的固定位置,防止局部压迫导致黏膜破溃。按需吸净口腔内的分泌物,选用生理盐水或洗必泰口腔护理液,口腔护理4次/天。05并发症的观察
黏膜出血是CASS的主要并发症,可通过集痰器内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来判断。正常情况下,引流液为无色透明粘液,由于气管插管损伤局部黏膜或气管切口的原因可出现引流液略带血性,一般情况下1~3日即可消失,如果血性黏液消失后再次出现,应警惕是否发生黏膜出血。观察本组患者在应用过程中未出现CASS导致的黏膜出血。06心理护理
对于清醒的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患者病情危重。人工气道建立后出现语言障碍,难以表达,治疗前耐心做好解释,使患者了解该项治疗的必要性,取得积极的配合:治疗过程中9例患者出现负压气流的声音,患者轻微紧张。护士耐心与患者交流,告知其为正常现象,通过改变体位或调整气管导管的位置后,声音消失.患者紧张情绪随之消失。护士在治疗过程中积极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减轻其焦虑、紧张的情绪。小结
持续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性上已经得到了临床的证实,通过对32例接受CASS治疗的患者采用相应护理措施,除2例患者出现严重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29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成功脱机拔除气管插管,9例患者需进行气管切开后成功脱机。更换金属套管后转入普通病房。本文摘自《TianjinJournalofNursing》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投稿邮箱:xvdan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