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中完全不知道,吹气球用的小口哨究竟是何时呛入了他的肺部。“那应该是我很小、很小时候的事情吧……”他这么猜测。小口哨“潜伏”在他的右肺,等待了20余年,在他27岁之际,酿成肺部大出血,险些夺走他的生命。如医院多学科专家通力合作,用尽全力,拼命相救:紧急上ECMO(体外膜肺氧合);连夜手术切除右下肺,找到“罪魁祸首”;跪地一个多小时清除阻塞气道的血凝块……至少有三次,张银中差点就与这个世界告别。惊心动魄的抢救背后,是医护人员不计代价、生命至上的坚持。医院副院长、心胸外科专家周建平说,“上了手术台的患者,只要呼吸、心跳还没停,只要还有一丝希望,我们一定想尽一切办法,让他活下来!”01莫名其妙咯血,不知死神正降临10月18日上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内,张银中坐在床上,时不时起来活动一下。他的妻子李洁(化名)陪伴在一旁,小心翼翼地看护着他。数次“死里逃生”,捡回一命的丈夫,把这个小家庭从失去幸福的边缘拐回了正道。张银中感觉这一切像个梦,即便如今已醒来,仍时常觉得还是幻觉。“在ICU住了18天,现在还是有点迷迷糊糊。”张银中说。入住ICU的重症患者不仅身体上处于危机状态,心理上也要经受考验,这是张银中不得不面对的。张银中是河南人,在东莞市长安镇工作。他回忆,小时候他就经常生病,父母好几次去学校把他接回家,求医多次,却始终找不到病根。年,他因为突然咯血,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支气管扩张,打了几天针他就恢复正常了。这中间9年,身体虽然偶有不适,但终归相安无事。直到今年9月15日,“他早上起来,突然无症状咯血,吐了好几口。”李洁说,医院,想打一下消炎针。但医生要他们住院仔细检查,“当时,我们没想到这么严重,医院去了诊所”。在诊所打了3天针,症状有所收敛;到9月18日晚,再次咯血,医院,医生要求住院。此时,夫妻俩才觉得问题似乎严重了。“当晚,我们连夜赶到了医院,半夜才办好住院手续。”现在回想,他们觉得无比庆幸。02救治小组紧急出动,迅速开通ECMO莫名其妙咯血,必须先查明病因,方能对症救治。9月21日清晨,检查中张银中突发大出血,医生按了紧急铃。冲刺而来的医护人员花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将张银中的命保了下来。这是他第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张银中被送进了ICU,医护人员对他进行严密观察。9月25日上午,医护人员正在交班,危机再现,张银中再次大出血。医院的专家奋力抢救,张银中仍然命悬一线。抢救室外,李洁和张银中的父亲对医生说,“一定要救,花再大的代价都要救他”。中午时分,医院重症医学科学科主任沈利汉接到了求助电话,他马上组织科室陈俊峰副主任医师、梁锦荣主治医师、邓勇进护士长、杨锦钊护士组成的救治小组,紧急启动“东莞市应急抢救快速移动单元”,医院紧急支援。陈俊峰说,当时患者肺内动脉破裂,鲜血喷涌,整个肺部都被血灌满了,虽然已经气管插管接上了呼吸机,但氧气进不去,生命危在旦夕。“我们只好用呼吸机给予正压,顶住鲜血往外喷涌的压力,同时立即上ECMO,替代肺功能,保住性命。”短短30分钟内,救治小组就为张银中建立了ECMO系统;随后,在ECMO的支持下,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张银中马上被转运至东莞医院。拯救生命的接力,交到了东莞医院专家团队。这是张银中第二次与死神面对面。03血海中摸索,“罪魁祸首”露真容不是所有的咯血都需要用到ECMO,而是张银中出血量实在太大,肺部被血块堵塞,肺功能几乎要完全失去,这种情形下只能上ECMO来代替肺功能才能维持他的生命。ECMO为后续的进一步救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张银中肺部大出血的“罪魁祸首”尚未显出原形。在医院介入手术室,介入科副主任医师谭志斌仔细察看后判断,出血量太大,封堵血管根本起不了作用。“这就像自来水管爆了一个大口,即便暂时堵上了,水一来,压力一大,仍然可能爆裂,最好的办法是直接把这根水管换掉。”谭志斌说。此时,已到了9月25日晚上9时许。时间就是生命!正在家中休息的周建平接到了电话,得知情况,二话不说,医院。周建平是医院副院长,东莞知名的心胸外科专家。如此紧急复杂的手术,必须由他来操作,成功的概率才能大大提高。周建平说,“一开胸,什么都看不见,全是血。”摆在医护人员面前的是一道复杂的难题。凭借着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周建平在血海中摸索。经过5个小时的艰难操作,凌晨2时30分许,手术顺利完成。在切下的右下肺中,一只塑料小口哨被找到。这个小口哨如今放在一个塑料袋里,由张银中的妻子保管。小口哨长约1厘米,被红黑的血色浸润,已看不清原来的颜色。张银中脱离生命危险后看到了这个小口哨,不敢相信:他根本不知道这样一个异物是何时跑到了他的肺部,在多年后险些要了他的命。04跪地一小时施救,彻底转危为安切除右下肺叶,找到小口哨,并不意味着危机已彻底解除。小口哨在张银中的体内“潜伏”的这些年,让他的整个右肺内积聚了大量的恶臭脓液,并侵袭了周围的肺组织及血管。合并严重的肺部感染,使他面临着继续大出血的危险。9月27日晚,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躺在ICU内,接受严密监护的张银中气道再次大出血,医院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蔡立华当即组织抢救。重症医学科、介入科、心胸外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呼吸内科的专家又一次集聚。00:22大出血导致气道被大量凝血块再次堵塞,幸好有ECMO维生,耳鼻喉科红楼病区副主任徐志鸿在地上垫个枕头,跪了一个多小时,以艰难的手术姿势成功清除了阻塞气道的血凝块。介入科副主任肖亦明博士将出血处介入封堵上,张银中第三次转危为安,躲过了死神的收割。重症医学科红楼病区副主任杨雪说,“邵汉权副主任医师、方年新副主任和甘宇主治医师在后续的恢复过程中每天都为他进行纤支镜检查和治疗,协助治疗,清除残余在气道的凝血块。我们还针对患者烦躁恐惧的状态,进行细致入微的心理疏导,鼓励他以积极的心态来战胜病魔。”10月2日,ECMO顺利撤机;10月5日,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张银中一天比一天好转,身材高大的他,彻底找回了生机。如今,张银中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受进一步治疗,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红楼一区副主任方年新说,情况正在好转,观察一段时间,就可以回家了。05救治患者,没有竞争,只有合作张银中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时,都是在昏迷之中,发生了什么,他并不知道。受煎熬的是他的妻子和亲人。李洁现在还记得,医生一次次找她谈话,让她在一大沓资料上签名,“医院的医护人员为了救他,真的是竭尽全力了!”李洁等家属对医护人员充满了感激。“这真的是捡回了一条命,而且是一连捡回了好几次,我都不敢回想。”李洁说,她和家里人想对每一个倾尽全力来救治张银中的医护人员说一声“谢谢”,再深深地鞠一个躬,救命大恩,此生不忘。过去了20多天,周建平还记得那天上台做手术时的紧急。“换好手术服,都来不及按正常手术程序一遍遍地给他做消毒,就直接泼在了他身上。”尽管手术艰难,但他始终充满信心,“只要上手术台时患者呼吸、心跳还没停,我们就一定能让他活下来!”参加救治的医生们回顾这次成功救治也都感慨万千。“因为艰难,更显宝贵。在生死一线救治患者之际,医院没有竞争,只有合作;医院内多个学科相互支援、通力合作,挽救生命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这几年,蔡立华、沈利汉和团队几乎跑医院,将一个个危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随着今年“东莞市应急抢救快速移动单元”的启用,救治的成功率将更高。而医院也在全力打造全新的多学科合作的急救中心,让更多危重患者“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