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顺利完成内江市首例气管硅酮支架置入术,成功救治一例气管切开术后气管重度狭窄导致呼吸困难、排痰困难、肺部感染的患者。此项手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该院呼吸内镜介入技术再上一个新台阶。
患者,曾强(化名),10年前被诊断为“鼻咽癌”,并进行了放化疗治疗。10月前因“脑梗塞”收入医院,随后继发“脑出血”。
由于病情原因,曾强(化名)已经意识不清,长期卧床导致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为抢救患者,医生为其做了气管切开术行人工机械通气,经积极抢救患者意识逐渐清醒。但不幸的是,由于患者体质因素,气管切开术后气管瘢痕形成,导致气管重度狭窄,患者呼吸困难、排痰困难、肺部感染无法控制。
为解决气管狭窄,曾强(化名)1月前转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再次置入气管导管引流、反复支气管镜吸痰及抗感染治疗后,肺部感染得以控制,气道内脓痰明显减少。
▲CT气管重建示气管重度狭窄(1)
但由于气管重度狭窄,曾强(化名)无法经气管正常途径通气和排痰,长期安置气管导管易反复感染,且说话交流困难,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
▲CT气管重建示气管重度狭窄(2)
为让曾强(化名)能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李先华主任带领科室介入专业团队,经反复科内讨论及全院MDT后,于6月13日,在内镜中心和麻醉科的密切配合下,进行了气管硅酮支架置入术。
在全身麻醉后,在支气管镜下观察到气管上段呈缝隙样狭窄,共有多个狭窄环,最上面的狭窄环约1.5×2.5mm,且偏向右侧。
手术中,先用APC逐层烧灼狭窄环,狭窄段长约2cm,并用球囊扩张狭窄段至7×8mm,在狭窄部位多次行CO2冷冻治疗,然后在软镜引导下经口插入硬质支气管镜,多次行球囊扩张,最后拔出气管切开导管,经硬质支气管镜置入硅酮支架,调整支架至理想位置,再次用球囊于支架内扩张固定,并在支架上端粘膜处多次冷冻治疗后完成手术。患者原气管切开处封闭,无气体溢出。
▲APC烧灼狭窄环
▲经口插入硬质支气管镜
▲插入硬质支气管镜至狭窄段
▲经硬质支气管镜置入硅酮支架
手术顺利,曾强(化名)术后无不适,术后经雾化排痰、两次在支气管镜下清理气道分泌物、新生肉芽组织及行支架上端粘膜冷冻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出院后一周复查支气管镜示支架无移位,气道内无明显肉芽组织增生及分泌物,无呼吸困难及排痰困难,说话交流如常人,原气管切开处已完全愈合。
▲成功置入硅酮支架后
▲术后1月支气管镜检查示支架情况理想
术后总结
气管切开行痰液引流、人工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部分疤痕体质患者易致气管狭窄。良性中央气道狭窄可引起患者呼吸困难、排痰困难和反复肺部感染,置入硅酮支架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而且硅酮支架较金属支架具有肉芽组织增生轻、必要时可随时取出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良性中央气道狭窄最理想的选择。
来源: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