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打开综合抢救室,准备抢救!”中午12:30,正在中国医大一院浑南院区门诊二楼肿瘤内科日间值班的护士纪元接到门诊护士长的通知,立即打开综合抢救室的大门,做好抢救的准备。
这是一名喉癌术后的患者,术后进行了数次的放射治疗,回到家中后未能做好气道湿化,在家中曾出现过几次痰栓堵塞气道,都因位置较浅,自行咯出。此次来到浑南院区是准备办理入院进行化疗,路上就已经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患者被推入综合抢救室时气道已被异物堵塞,口唇严重发绀,大汗淋漓。纪元和大家一同将患者放到转运床上,将中心供氧接到患者气管切开处、连接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连接负压吸引器准备吸出堵塞的痰栓,年轻护士王雪娇为患者建立了静脉通路。接到抢救通知的耳鼻喉科总住院医生胡月也立刻赶到了抢救室,他根据患者的情况判断堵塞气道的异物较大且硬,立刻通知病房医生将纤维支气管镜设备送达。在等待设备的过程中,在胡月医生和门诊护士长的组织下,纪元和王雪娇凭着熟练的急救技能进行抢救。患者是经过多次治疗的肿瘤患者,血管条件很差,王雪娇凭借过硬的基本功,一针见血,为患者建立了静脉通路,又立刻遵医嘱为患者进行经气管切开处生理盐水泵控滴入,她娴熟地安装好静脉注射泵,按照医嘱将生理盐水泵入患者的气道。纪元负责吸痰,她尝试用吸痰管吸取痰栓,同时密切观察心电监护仪上的指标,随时调整经气管切开处吸氧管路的位置,确保供氧有效;一边又安慰着因乏氧变得烦躁的患者。当医生将纤维支气管镜推到床旁开始调试时,纪元立刻做好配合准备。当纤支镜进入患者气道的那一刻,大家都凝神聚焦在显示屏上,纤支镜吸到了痰栓,医生向外慢慢提起,王雪娇立刻准备了纱布和弯血管钳在气管切开处协助夹取出来,纪元又立刻为患者进行气道分泌物的吸引。心电监护仪上的末梢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至正常、次/分的心率逐渐变缓,恢复到70-80次/分、血压也恢复至正常,抢救室内的紧张气氛也变得温暖轻松,虽然大家都戴着口罩,但仍难掩脸上流露出的救治成功带来的安慰和喜悦。
随后,纪元和王雪娇安慰患者和家属,叮嘱他们再观察一会儿,与此同时,二人有条不紊地做好物品整理、归位。当患者完全平稳后,纪元又为患者讲解回家后如何做好气道管理。患者和家属再三表示感谢,家属说:“幸好有你们,救命之恩啊!”当患者和家属离开后,纪元和王雪娇又对房间进行了终末处理,使物品呈备用状态。
在肿瘤内科日间病房
工作中的王雪娇
抢救结束后
在整理物品的护士纪元
此次成功抢救就诊患者,充分体现了我院各科室的团结协作和较高的应急能力,同时,也反映出护士迅速的反应能力、熟练的急救能力和扎实的基本技能,这与平时的培训密不可分。护理部和科室多年来注重对护士基本技能、急救知识、应急预案演练等培训。护理部建立了完善的培训制度,对护士进行岗位培训和分层次培训。
肿瘤内科护理团队年进驻浑南院区就开始加强包括急救演练、消防演练、断电断网演练、突发疫情演练等培训,提高护士的急救和应急能力。通过一次次的演练及培训,护士的急救和应急反应水平得到了锻炼,并在实战中得到了检验。科室日间病房护理团队从年起承担了浑南院区门诊患者突发意外情况紧急处理中的护理工作,更是时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急时刻。正是日常的培养,练就了护士扎实的基本技能和急救能力,在危急时刻才能够使患者转危为安。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