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年会上,举行了一场题为“以社会设计思维重新构想残障包容就业”的平行论坛,就残障融合发展的路径进行了建设性讨论。
当下,共同富裕成为重大核心议题。在这个背景下,推进残障融合就业,移除残障群体社会参与的障碍、创造平等的机会,显得至关重要。可以说,推进残障融合是践行“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维度。
回应“共同富裕”的时代呼唤,佛山正积极探索残障人士多种岗位就业新模式。位于顺德的佛山慈佑残友阳光家园借鉴深圳经验,开展残障包容就业计划,迈出了探索的一步。
01
促进残障群体融合就业的新探索
1)深圳经验:擦亮“喜憨儿”的人生
曹军,是深圳“喜憨儿洗车中心”的创始人,也是一名“喜憨儿”的父亲。为了帮助“喜憨儿”劳动就业、自力更生,曹军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进行了调研,明晰了“喜憨儿”们所具备和欠缺的能力后,又否决了无数个项目,最终选定最具有可行性的项目——洗车。年,曹军在深圳创立了深圳喜憨儿洗车中心,创造了一种可持续可复制的就业模式。
科学测评、扬长避短,分工协作、团队作业。这是深圳喜憨儿洗车中心针对“喜憨儿”优缺点创造出的工作模式。首先,“喜憨儿”上岗之前,工作人员都要对他们做一个精准的能力测试,以此了解其判断力的程度,根据程度再进行培训和编组。最后,学员5人一组,采用“分工协作、团队作业”的方式完成洗车的整套工作。
“喜憨儿”上岗前的能力测试
实践证明,喜憨儿洗车中心的运营模式是成功的。在全国各地残联、慈善机构的支持下,目前“喜憨儿”模式已经推广至全国十六座城市,已在银川、杭州、成都等地开设了19家分店,让百名心智障碍孩子走上了适合的洗车工作岗位,还有多家洗车中心处于筹备状态。
2)佛山实践:政社企三方合力模式
在深圳模式的基础上,顺德乐从喜憨儿洗车中心,是联合政社企三方共同打造的平台,也是乐从首个党建助残的社企项目。多元参与的力量更为丰富,也引起了各界更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