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对、评估核对患者,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治疗情况、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情况、心理状态、合作程度和既往经验等。2.解释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3.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着装整齐。4.用物准备
(1)治疗车上层:带盖罐2只(试吸罐和冲洗罐,内盛无菌生理盐水)、一次性无菌吸痰管数根、无菌纱布、无菌血管钳或镊子、无菌手套、弯盘,必要时备压舌板、张口器、舌钳以及电插板等。
(2)吸引装置:电动吸引器或中心吸引器。
5.核对备齐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以防出错。6.调节负压吸引器,调节吸引负压(负压为40.0~53.3kPa,小儿吸痰压力<40kPa)。注意:
负压吸引压力不宜太大,以免损伤患者呼吸道黏膜
7.摆体位协助患者取侧卧或仰卧,头偏向操作者。8.准备检查患者口、鼻腔,取下活动义齿。昏迷患者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协助张口。若经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经鼻腔吸痰。9.连接、试吸右手持血管钳或戴无菌手套夹取吸痰管尾端,左手持吸引管头端,将吸痰管连接于接头上;持吸痰管插入试吸罐中试吸生理盐水,检查管道是否通畅。10.吸痰不接通负压,右手持血管钳或戴无菌手套夹取吸痰管进入口腔或鼻腔,再接通负压,吸取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另换吸痰管,不接通负压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内适宜深度,再接通负压,左右旋转上提吸痰管吸痰。
注意:
(1)吸痰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每次必须更换无菌吸痰管。
(2)吸痰管最大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插入吸痰管时不可给予负压,以免损伤患者气道。
(3)在吸痰前后可通过加大氧浓度来增加患者的供氧量。
(4)吸痰动作要平稳,吸引时禁止反复上下提插吸引管,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连续吸痰不得超过3次,吸痰间隔予以纯氧吸入。
(5)痰液黏稠者可先行稀释痰液,或变换体位、拍背等使痰液易于吸出。
(6)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吸痰时,先行气管内吸引,再行口咽部吸引。吸过口腔分泌物的吸痰管禁止吸引气管内分泌物。
(7)吸痰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心率、心律、血压、氧饱和度和患者的呼吸及缺氧状况,以及吸出物的性状、颜色、量等。
11.冲洗吸痰管拔出吸痰管后,将吸痰管插入冲洗罐中吸入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将取下的吸痰管弃置,关上吸引器开关。12.观察观察患者反应,如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吸出液的色、质、量等。13.操作后处理(1)擦净患者脸部,协助其取舒适卧位。
(2)按一次性用物处理吸痰管,吸痰的玻璃接管等放入消毒液中浸泡。
(3)洗手,记录吸出液的色、质、量以及患者的反应等。
注意:
(1)吸引瓶内的吸出液至半瓶时即应倾倒冲洗,以免液体进入电动吸引器内造成损坏,或进入中心负压管道内。
(2)若使用电动吸引器应专人保管,做好清洁保养工作,定期检查其性能,搬运时避免剧烈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