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开bull诗词大会浓浓古诗情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古诗词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艺术的星空中熠熠生辉。

12月19日,由北京市大兴区教育委员会主办,大兴区教育团工委、大兴区教委中教科、大兴区进修学校课程中心、大兴区进修学校中教研承办的“传承国风诗韵凝聚中华精神”大兴区第三届中学生中华传统诗词大赛在大兴区少年宫圆满举行。大兴区委宣传部副调研员徐晓英、大兴区文旅局副局长郝泽宏、大兴团区委副书记贾思博、大兴区教委副主任周爱彬、大兴区教委副主任王群会、大兴区教委副主任韩宝刚、大兴区教委副主任石凤玲、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王宪福以及教委相关科室科长、大兴区各中学领导、教师、学生代表共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此届大赛于年5月正式启动,历时6个月,吸引大兴区近万名中学生踊跃参与。经过校级选拔,协作区比赛,大兴区初赛笔试的层层晋级,人开学校初二年级由王悦宁、张秋实、王一好、陈欣然、朱念章组成的代表队作为8支代表队之一,成功入围大兴区决赛,参加了现场决赛。

半决赛队伍

半决赛-字斟句酌

张秋实-答题

朱念章-答题

决赛-棋逢对手团队必答题

王一好-飞花令

初三(12)班王新玥同学在备战中考的闲暇能够在线上答题环节脱颖而出跻身百人团,实力非凡。学生发展中心王晓红主任和常晶晶老师带队参赛,初二语文老师高洁全程陪同参赛选手进行辅导,朱希水老师、丁玉涛老师现场观战,为人开学子加油助威。同时前往的还有初二年级的15名同学,作为本次大赛的啦啦队,他们亦是本届比赛的全程参与者,中华传统诗词的爱好者,个别同学也曾在亦庄协作区的赛场上一展才华。

飞花令表演赛

决赛现场-啦啦队

啦啦队合影

此次大赛邀请了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管文君做本次大赛的现场主持;邀请原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程郁缀教授、北师大文学院副院长马东瑶博士、大兴区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北京市学科带头人李学栋担任此次大赛的评委;大兴区教委副主任韩宝刚致辞并启动大赛仪式。大赛设置了抢答题、线索题、风险题以及飞花令等多个环节。百人团学生与场上选手同时答题,增加了大赛的参与广度和激烈程度。

人开学校选手在字斟句酌——个人必答题、大浪淘沙——团队抢答题、“智”在必得——团队抢答题的三轮半决赛中,表现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稳健气质,在激烈的答题过程中从容不迫、应对自如,展现了人开学子良好风貌和“五自”品质,从而顺利晋级总决赛。

总决赛分为千钧一发——团队必答题、谁与争锋——个人必答题、棋逢对手——团队必答题、鉴往知来——团队抢答题。四支决赛队伍尽展少年风姿,面对各种题型都应答如流,在场师生赞不绝口,评委老师好评如潮,特别是抢答题环节,人开学校代表队朱念章同学反应迅速,抢答及时,回答精彩,训练有素。团队作战如“金戈铁马”,个人风姿亦“气势如虹”。比赛最后以圆周率飞花令形式让8支参赛队的选手各显身手,一比高下。主持人逐一给出π后数字3.……,答题者则需要说出含有此数字的一联诗词。诗句中需含数字,但前面选手说过的诗句不得重复出现,几个回合下来,场上剩下的队员越来越少,比赛也更牵动人心。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大兴区第七中学夺得冠军,大兴区第一中学获得亚军,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获得季军,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附属实验学校、首师大大兴附中南校区、大兴区德茂学校、北京新源学校、北京亦庄实验中学五所学校获得优秀团队奖,大兴区兴华中学等八所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优秀组织奖

比赛在师生的经典诗词吟诵《满江红》中落下帷幕,演绎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引发了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

历时6个月,参赛的人开师生在中华诗词歌赋的寻梦之旅上增进了情感,陶冶了情操,涵养了性情,领悟中华诗词神韵,为书香人开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赛师生这样说——

初二(14)班王悦宁:

团结高于一切。

个别人独领风骚的团队,不一定能笑到最后,但,团结的团队,其结果一定不会差。我们队就是这样。我曾经在协作区的比赛中发挥失常,可是队伍里没有一个人指责我,反而好言安慰。后来的比赛,我们也一直都保持着这个习惯。赢了共同庆祝,输了找出原因,从头再来。我想,这正是支撑着我们走到今日的关键。

初二(6)班朱念章:

我一直是与诗词无缘的,直到被选中参加训练之前。此前,我对古诗的了解仅局限于课内古诗,但在训练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了诗词的美好内涵,于是便由好奇转变为兴趣,由兴趣转变为爱好,最终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拿到了理想的名次。

初二(12)班陈欣然:

经过充分的准备,经过了班级内选拔、年级内选拔、协作区的选拔,我们终于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热爱诗词之韵,欣赏诗词之美。我们努力的过程值得永远铭记和回味。爱诗词,让我体会一种情,一首诗,一种艺术;诠释一种美,一份爱,一份倾注。

初二(13)班张秋实:

这次比赛成绩是师生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诗词重在积累,只有素日的沉淀才有荟萃的胜利果实。团结是队伍获胜的关键,无论是各班参与集训的同学,还是最后经过层层试炼的五名选手,都以热爱与坚持在为团队奉献中提升自我知识储备与能力表达。赛场砺剑如火,激烈而炽热;诗词气韵如茶,温润而回甘;愿经过这次活动的我们都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初二(12)班王一好:

这次诗词大赛让我收获许多,我增加了诗词储备量,也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首先,很荣幸能够代表学校参加诗词大赛,作为上场选手,我一开始有些紧张的,但是后来慢慢地放松下来了,我开始将这次比赛作为一个享受的过程,一种收获的方式。这次比赛我们拿到了季军,我们努力了,拼搏了,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我相信,我们是最棒的!

指导教师、初二语文老师高洁:

从海选到晋级,从训练到决赛,从幕后到台上,最想感谢的是语文组的各位同仁,感谢各位老师的信任、支持和其间给予的无私帮助。更要感谢几位选手,训练中他们认真、投入的样子时常让我回想起儿时背诵古诗的经历,更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古诗词坚定不移的爱。还要感谢大兴区教委,提供了这样一个展示风采、相互学习的平台。如果结束也算是一种开始,希望以后我们都能够带着这份经历扬帆远航,继续前行。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最终的成绩来自于孩子们的现场拼搏,也来自于初二年级组全体语文老师的辛苦付出。早在初一下学期,老师们从诗词题中认真筛选、梳理出一套中华诗词大赛的诗词,印发给学生做参赛准备。经过了一轮轮海选、初选、精选,初二语文组在备课组长王芳老师的带领下,选出了10名参赛选手,并对他们进行了为期3个星期的集训。优中选优是艰难的,最终5个孩子脱颖而出。大到5人的上场顺序,小到抢答的技巧,老师们都在备课会上认真研讨,并邀请上一届选手现场讲解,悉心教导。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这次比赛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老师们也收获颇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在人大附中名校的带领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人开学校定会日益壮大,定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五自”品质好少年。

文字:常晶晶

摄影:主办单位提供

一所真正的学校,其实就是一个温情的校长,带着一群有温度的人,干着一件温暖的事。

主编

边淑清

版式

周璐

策划

贺国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mrc.com/ways/885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