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巨大肿瘤长到气管里都快出不到气

窒息!食管长了个巨大肿瘤

朱先生1年前开始觉得自己呼吸有点气紧,只要活动一下,气紧就更严重了。

这……呼吸之间、关乎生命,从那个时候开始,朱先生就开始了漫漫求医问药之路。但,多次看病却没有得到明确的诊断,这让呼吸日益困难的朱先生生活质量受到巨大的影响。

后来,朱医院,一查——气管肿瘤!肿瘤几乎完全堵塞了气管!难怪呼吸那么困难……

朱先生和家人拿着医院,均被婉拒。这么大的肿瘤长到气管里太危险了,手术风险特大……而此时,朱先生气紧的症状还在日益恶化,每天睡觉只能睡可怜的2个小时,经常在睡梦中被憋醒!

窒息……

紧急!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今年3月1日,被巨大肿瘤憋得不行的朱先生辗医院胸外科门诊,接诊的方强教授看到患者如此紧急的病情及低下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视,立即向病区主任韩泳涛教授汇报了病情,朱先生随即被收治入院、病房医务人员对他的病情进行严密监测,气管里头长这么大的肿瘤,实在是太危险了,说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一点都不为过!

朱先生需要做的气管手术,是胸外科风险最高、难度最大的手术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是朱先生的肿瘤长在气管,无法进行常规的气管插管;另一方面,手术中肿瘤一旦脱落阻塞气道,患者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专业!多科室专家头脑风暴做多套方案

针对此情况,胸外科医生在术前对朱先生进行了详尽的检查,并对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处理方案及术后的监护都进行了充分讨论,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与麻醉科及头颈外科共同商讨手术预案、术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处理方案;手术医生先洗手上台,等待麻醉插管,头颈外科医生时刻准备气管切开;麻醉医生使用可视镜引导插管——保证气管插管进入气管,但又不接触气管肿瘤。

我院引进的海外专家——法国著名麻醉医学专家ChristianJAYR教授来院第一天便参与了此次巨大气管肿瘤麻醉方案的制定及临床操作。

手术风险有多大?术前几个专家团队讨论方案及应急方案有多详尽?我们麻醉专家团队的讨论可见一斑:

讨论中……

张可贤主任认为,目前患者能够勉强通气,理论上可以将气管导管插入肿瘤下方,但是容易造成肿瘤破裂出血,造成肺部窒息。所以,不宜激惹肿瘤,争取在肿瘤上方建立通道,维持氧供,为手术创造条件;唐育民主任认为可以采取喉罩通气的方法;ChristianJAYR教授也发表了他的意见:建议能否使用高频通气机对患者进行通气;其他医生也提了很多方案,比如气管切开后再全麻,比如用较细的管道在可视下,放在肿瘤下方,比如将气管导管的前端裁剪掉一截,以避免刺激到肿瘤等等。

最后在中外专家们的共同讨论下决定,采取肿瘤上气管插管的方法。同时胸外科医生,头颈科医生做好准备,一旦麻醉失败,随时应急处理。

万幸!有惊无险重获新生

年3月6日,手术当天,韩泳涛教授、方强教授领衔手术团队,在张可贤教授、唐育民教授、ChristianJAYR教授领衔麻醉科团队和头颈外科王少新教授的团队大力配合下,为患者实施了“气管肿瘤切除术+气管端端吻合术”,肿瘤大小约2.5*3*2cm3,切除了约3cm长的气管,再行气管端端吻合。

“气管肿瘤切除术+气管端端吻合术”这个术式白话说就是:把长肿瘤的这一节气管上下切断,不要了,然后再把留下的上下端“对齐缝好”。

病灶切除示意图(王薇佳手绘)

由于前期充分讨论与准备,手术2小时完成。

听起来2小时时间短,但也是紧张高效、有惊无险的2小时!

怎么惊了?

麻醉团队在张可贤主任指挥下有条不紊,逐步推进。

麻醉诱导顺利,面罩透气顺利,口咽部暴露充分。插管!

在可视喉镜和可视气管导管的配合下,置入气管导管。顺利!

但是,意料之中的“险”还是发生了——气管尖端靠近肿瘤,造成导管堵塞无法通气。后退,则造成呼吸环路漏气。最后调整一个较好的位置,气管导管套囊充分充气,使其能充分封闭喉腔。既避免了接触肿瘤,又可以保持有效通气。麻醉实施成功!为手术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术后患者住进监护室、顺利脱机、拔管,手术后朱先生立马呼吸顺畅,被巨大肿瘤折磨得都快窒息的朱先生终于“重获新生”!

重获新生的朱先生竖起了大拇指

据韩泳涛主任介绍,原发性气管肿瘤较为少见,发病率大致为每年2.6/10万,恶性居多,由于其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常被诊断为肺部感染和支气管哮喘而致病情延误,气管肿瘤首选手术治疗。

气管肿瘤手术风险极大,需要多学科共同合作。朱先生的成功医院多学科合作医疗的又一个成功范例。

作者:胸外科中心一病区王康宁,麻醉医学中心张旭东,宣传部

审稿:李岳冰谢芳

编排:王丹青

医院预约挂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mrc.com/ways/91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