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国家级临床研究中心呼吸专科医联体单位
福建医院呼吸科作为首批获得批准的福建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之一,是我省重要的呼吸疾病防治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该科专科实力强、专业特色突出,学科综合实力处于省内领先、介入呼吸病学亚专科水平处于国内先进。在介入呼吸病学技术的创新与临床应用、睡眠呼吸紊乱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肺癌的规范化诊疗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海西介入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及“福建医科大学睡眠呼吸紊乱研究室”的挂靠单位,是中国肺癌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之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始进站工作,为呼吸学科科研工作创造了先进的平台。服务能力覆盖全省及周边省份。成为二院的一个拳头学科品牌,更是我省我市医疗界的一张烫金名片。
学科带头人曾奕明教授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赴澳大利亚RoyalPrinceAlfred医院研修,同时赴澳大利亚St.Vincent医院进行呼吸内镜介入技术研修,获得Woolcock研究所结业证书。是较早在国内探索与推广介入呼吸病学技术的专家之一,在国内首创或省内率先开展多种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并积极在国内广泛推广应用,在国内介入呼吸病学学术界有较高的学术影响;是较早在国内制作模拟睡眠呼吸紊乱慢性间断性缺氧模型、并进行睡眠呼吸紊乱靶器官损害系统研究的专家之一。担任海西介入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海医会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副主委、福建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委、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AnnalsofThoracicMedicine》等多家国内外学术期刊担任学术职务。获年度中国优秀呼吸医师奖、福建省卫生计生委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两度入选《中国名医百强榜》(介入呼吸病学十强)。
先进的仪器设备(支气管镜室)
该科目前建筑面积约00m,床位70张,呼吸科以门诊、普通病区、RICU病区、肺功能室、介入呼吸病诊疗中心、睡眠监测室、发热门诊、“福建医科大学睡眠呼吸紊乱研究室”为依托,设置介入呼吸病学、肺部肿瘤、肺部感染与危重症医学、慢性气道疾病、睡眠呼吸障碍等五个亚专科。我科“介入呼吸病学”亚专科学术影响与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是国内最早开展睡眠呼吸紊乱特征的慢性间断性缺氧基础研究的单位,“睡眠呼吸障碍”亚专科处于省内领先水平;“肺部感染与危重症医学”亚专科历年来均是我省、泉州市的急性重症呼吸道感染的救治任务的主力军;“慢性气道疾病”亚专科以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为主攻方向,获得我省呼吸学界第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也率先在我省将COPD活瓣肺减容、哮喘热成型等介入技术应用于慢性气道疾病。
医疗服务:探索特色诊疗瞄准介入技术
在福建省呼吸界首获国家重点研究专项课题
目前福建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根据发展方向分为五个亚专科:
(1)介入呼吸病学亚专科:有齐全的呼吸内镜设备、规范的工作场所,全面开展呼吸内镜介入诊疗技术、CT/DSA/超声等引导下的经皮介入诊疗技术,亚专科学术影响力与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①在国内首创“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②在支气管瘘的呼吸内镜介入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③最早在国内开展可取出呼吸道支架的探索与临床应用;④率先在省内开展透支气管壁针吸活检术、支气管哮喘热成形术、热射频治疗、钬激光治疗、虚拟导航支气管镜技术、超声支气管镜技术、成人硬质支气管镜技术、支气管镜下放射粒子植入术、活瓣肺减容术、硅酮支架置入术、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高频电治疗、支气管镜下注药术等多项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技术,对气道良恶性狭窄的诊治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⑤率先在省内开展内科胸腔镜技术;⑥广泛开展支气管镜窄带成像、荧光支气管镜、支气管镜下金属支架置入术、球囊扩张术、冷冻治疗、异物取出术、大容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支气管镜在危重症的应用、经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术、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等支气管镜诊疗技术;⑦获得发明专利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⑧学科影响力遍及我国主要省市:曾在北京、浙江、上海、医院会诊指导介入支气管镜技术、连续十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上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进行技术演示、指导国医院开展呼吸内镜介入诊疗技术,包括:浙江、北京、福州、厦门、漳州、龙岩、莆田等地;收治北京、安徽、江西等全国、医院转诊而来的患者进行介入呼吸病技术诊疗。
()肺部肿瘤亚专科:在肺癌的早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取得较好的成效及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支气管肺癌的诊断、综合治疗、评价的规范化方面作出较突出的工作,在肺癌介入治疗方面也取得喜人成绩,如放射粒子植入、经皮微波介入、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支气管腔内局部治疗等。
(3)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亚专科:是我省唯一开展难治性哮喘支气管镜下热成医院;是我省唯一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镜下肺医院。深入推进GINA及GOLD对哮喘及COPD的规范化的诊治与管理,开设哮喘专病门诊及戒烟门诊,开展气道激发、过敏原检测、诱导痰检测、FENO检测等相关技术;在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4)睡眠呼吸紊乱亚专科:是我国较早开展睡眠呼医院之一,是我国最早开展模拟睡眠呼吸暂停间断医院之一,福建医科大学睡眠呼吸紊乱研究室的挂靠单位。建立独立的睡眠呼吸监测室,开展多导睡眠监测、多次小睡试验、维持醒觉试验等,根据病情采用健康指导、CPAP、UPPP、口腔矫型器等多种方法治疗OSAS;成功地诊治了发作性睡病、REM期行为异常等疑难病例。
(5)呼吸危重症和感染亚专科:已经建立规范的“三区二通道”RICU,拥有独立的呼吸道隔离病房和ECMO(人工膜肺,或称“叶克膜”)等生命支持系统,是福建省及泉州地区医疗应急队伍中坚力量,主持及参与重症甲型流感肺炎、H7N9流感肺炎等呼吸道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目前开展各种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技术,建立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下的转运标准流程,服务范围覆盖整个泉州地区,掌握呼吸力学监测技术,规范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技术,开展各种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右心导管和PICCO等,规范危重症镇静、肌松治疗流程,对各种呼吸危重症有较高的抢救成功率。在呼吸道感染诊治方面,医院病原学检测平台,实行疑难病例临床和微生物室联合查房,提高诊治水平。与临床药理室合作,检测抗感染药物血药浓度,依据PK/PD理论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提高治疗效果。
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急诊人次人,住院人。支气管镜操作例,其中三级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例,四级呼吸内镜诊疗技术54例,大型肺功能仪全年检查近例,开展睡眠呼吸监测71例。
教学相长:人才梯队日臻完备科研学术齐头并进
曾奕明教授在1届亚太地区呼吸年会上发言并获奖(泰国)
该科现有医护人员6人。医生团队18人,博士4人、硕士11人、学士3人,博硕士以上学位占团队83%;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6人;团队中有3人有出国研修或攻读学位的经历;-年国内学习6个月以上5人。护士44人,其中本科4人,大专0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9人,护士9人。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
科研条件:医院设有中心实验室、微生物室、肺功能室、睡眠监测室,拥有细胞培养室、分子扩增检验室、蛋白组学研究室、公共实验室、染色体研究室、流式细胞实验室、睡眠研究室等,30万元以上的设备包括荧光PCR仪、ABI基因分析仪、垂直电泳电转膜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倒直荧光显微镜、双向电泳系统、生物分子成像仪、流式细胞仪(单细胞分析系统)、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梅里埃全自动血培养仪、BD全自动血培养仪各1套,大型肺功能仪、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各套。
年-年,承担各级科研课题7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大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科技厅社会发展重点研发项目项。;发表科研论文4篇,其中SCI10篇;专利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3项(复杂气道疾病的微创诊疗关键技术与临床应用获年度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成果奖二等奖、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免疫炎症机制及诊治策略研究获年度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成果奖二等奖、OSAHS流行病学调查及其靶器官损害的机制研究获年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泉州市科技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慢性间断性缺氧重要脏器损害及其机制的临床基础研究)。
学术交流:年-年举办了5期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难治性气胸和支气管瘘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余名医师莅临培训。主编、参与编写本科及以上教材本:曾奕明为《国家四级呼吸内镜技术培训教材》编委,张华平为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诊断学》副主编;担任全国性医学杂志主编和副主编1人;担任全国性学会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委1人(曾奕明为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内窥镜委员会常委);担任全国性学会协会学术委员会分会主委和副主委人(曾奕明为海西会海西呼吸介入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介入治疗委员会呼吸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
到00年,福建省呼吸医学中心将建成医、教、研、创新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具有突出特色的学科;中心临床服务能力翻一翻;将中心建设成为我省、乃至区域性的具有特色的诊疗中心、临床研究中心、教学与培训中心,并在科研与创新、学术与技术方面起到引领及示范作用,带动我省呼吸学科发展和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学科排名进入华东区专科提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