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吸痰或开放式吸痰,该如何选择

白癫风如何处理 http://m.39.net/pf/a_4580567.html

选合适的吸痰方式

患者少遭多少罪呀!

气管切开是现代急救医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术,随着这项技术的开展,气道的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管理的重点则是吸痰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开放式吸痰

封闭式吸痰

开放式吸痰的操作方法为,气管切开导管外覆盖双层湿纱布,一次性吸氧管剪去前端的鼻塞后连接去掉针头的头皮针,然后将头皮针软管插入气导管内并固定于管口进行吸氧。

吸痰时按基础护理操作要求,吸痰后将吸痰管扔入医用垃圾袋。

开放式吸痰

封闭式吸痰

封闭式吸痰管的三通透明端连接气管切开导管口,蓝色侧管端连接人工鼻,并调节三通透明端的位置,使人工鼻始终处于上方。人工鼻上的氧气孔连接去掉鼻塞的吸氧管。另外将一次性输液器插入灭菌注射用水中,排气后去掉头皮胶线,将输液器过滤器直接连接封闭式吸痰管的蓝色冲水口形成冲洗装置。

吸痰时封闭式吸痰管的负压控制阀连接吸引装置,一手握住透明三通,另一手拇指及食指将吸痰管插入气导管内后按下负压控制阀。吸痰后将吸痰管缓缓抽回直到吸痰管前端回位在导引管内,按下负压控制阀,打开冲洗装置冲洗吸痰管内壁,供下次使用。

开放式

封闭式

VS

开放式吸痰时由于吸痰管的前端只有2个侧孔,吸痰时由于负压作用吸痰管容易碰触气管壁,造成贴壁吸痰,因而容易损伤气道黏膜引起出血。常因吸痰管旋转不到位出现吸痰不彻底,需反复吸痰。

封闭式吸痰管的前端柔软易弯曲,且为圆形,侧壁有4个孔,能确保各个方向的吸引压力均衡,使吸痰管始终处于气道的中央,减少了贴壁吸痰的可能性,从而减少了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的机会,无需旋转即可吸净痰液,吸痰彻底,既减少了痰液吸出的局限性,又缩短了整个吸痰操作所需的时间,从而延长了吸痰的间隔时间,减少了反复吸痰引起肺部感染的机会,减少了气道痉挛与低氧血症的发生,减少了繁琐的护理工作程序。

人工鼻又称呼吸过滤器,由数层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孔网纱结构的过滤装置,能模拟鼻的功能,将呼出气体中的热能和水分收集并保留下来,对吸入气体进行温热、湿化,减少了寒冷、干燥的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减少了气道水分的丢失,有利于纤毛黏液的正常活动,更有利于痰液的吸出。人工鼻对细菌还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细菌污染的危险性,但不适用于痰多而粘的患者。

开放式吸痰时需断开氧气,不但停止了氧疗,同时负压吸引也带走了部分肺泡内的气体,容易缺氧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而封闭式吸痰则无需取下氧气管,也不必中断氧气的供给,不易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

开放式吸痰由于操作过程是开放的,气道直接与外界相通,污染的空气可直接进入呼吸道,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吸痰管刺激气管壁又容易引起呛咳,产生痰液喷出现象,若痰液污染切口敷料或床单,则需进行更换,加大了护理工作量;若痰液喷到医务人员身上,则容易发生职业暴露,另外痰液飞沫还可随着气流运动播散到整个病室,造成环境污染、交叉感染,这样也不利于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封闭式吸痰整个操作过程是在密闭环境中进行的,避免了与外界直接接触,减少了含菌气溶胶的吸入,减少了污染环节,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封闭式吸痰管还有薄膜保护套,吸痰时手不会直接接触吸痰管,无需戴无菌手套,操作方便,不但减少了操作的准备时间,也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注意事项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保持在18℃~20℃,湿度60%~70%。

2.所有用品及操作均应遵守无菌原则,操作者吸痰前后均应洗手。

3.封闭式吸痰管与人工鼻24小时更换一次,每次更换时务必贴上标签,以便提示更换日。如果封闭式吸痰管的薄膜护套有破损时,则需立即更换。

4.保持人工鼻处于高位,以防痰液粘附于人工鼻内影响通气。如果人工鼻内有痰液或冲洗液时应立即更换。

5.冲洗封闭式吸痰管时要注意冲洗的速度,防止冲洗液大量流入气道引起呛咳或窒息。吸痰、冲洗完成后,要确认负压控制阀处于回位状态。

6.吸痰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来源/护士笔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mrc.com/ways/952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