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项目统计,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慢阻肺已经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根据年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CPHS)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近1亿,20岁及以上的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则高达13.7%。
慢阻肺是因气管、支气管呼吸气流受阻导致的慢性肺功能障碍性疾病,表现为频繁咳嗽、咳痰、喘憋、胸闷、气促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还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烟草、空气污染、职业粉尘、遗传因素和呼吸道感染是常见致病因素。
慢阻肺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肺气肿)共同引起,两者在不同患者所占比重不同。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对个体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产生影响。
根据慢阻肺的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两种。
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症状加重,超过日常变异水平,需要改变治疗方案。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脓性或黏液脓性痰,可伴有发热等;
稳定期:咳嗽、咳痰和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病情基本恢复到急性加重前的状态。
慢阻肺重在预防及早期干预,主要措施是缓解症状,阻断严重发展,避免其发病的高危因素和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不断增强机体免疫力。通过积极接受治疗后,症状会有所缓解,部分患者缓解显著。患者也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一定要戒烟和远离刺激因素等。慢阻肺的转归和预后因人而异。通过合理治疗与管理,大部分患者可有效控制症状,避免急性发作,减缓肺功能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