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排痰方式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对比研

人工气道在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中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排痰是保持气道通畅的关键。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咳嗽排痰能力降低,造成分泌物潴留,填塞气道可导致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临床上对清除呼吸道痰液的常用方法就是反复多次气道吸痰,容易引发病人一些不舒适症状反应,不但排痰效果不理想,甚至会加重气道粘膜的损伤出血。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简便且病人易接受的排痰方式尤为重要。我们ICU于年4月起应用多功能振动排痰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排痰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研究的对象与方法1.1研究的对象

将我科自年4月~年2月收治的80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30~78岁,平均(53±6.5),35例昏迷,45例神志清楚,入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力咳嗽,肺部听诊湿啰音明显,并排除皮肤严重感染、肺部肿瘤、肺部栓塞、气胸、凝血机制障碍、极度衰弱不能耐受的患者等禁忌症。2组病人一般治疗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40例使用常规雾化吸入,同时配合手工法拍背: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护理人员五指并拢屈成杯状,利用腕部的力量由下往上、自外向内,有节奏地叩击病人背部,叩击的力量及频率以患者能承受且听到患者咳嗽及痰鸣音为宜,每次10min,2~3次/d。实验组40例使用雾化吸入后应用振动排痰机进行叩击振动排痰,操作要点:根据患者的体位、体格选用叩击头在背部叩击,有外向内,自上而下覆盖整个肺部,对于感染部位应延长叩击时间、增加频率,一般情况可使用频率在25~35cps,如患者耐受能力差可使用15~25cps,治疗时间10~20min/次,2~3次/d。

1.3评定指标

比较治疗一周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变化,痰量、呼吸音及胸片、痰培养等结果的变化。

1.4统计处理

全部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论

振动排痰效果比人工手法拍背好,促进了排痰,控制了感染,降低了肺部感染率,提早拔管时间,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3讨论

由于人工气道患者有的昏迷,无力咳嗽,有的受外在因素限制不敢用力咳嗽,容易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液粘稠,造成气道堵塞,甚至因痰液堵塞气道而威胁生命。

目前临床常用雾化吸入、翻身扣背后再吸痰的方法,雾化吸入法是利用气流作用将药液形成雾状,使药物变成微小颗粒,分布到气道表面起到湿化气道稀释粘液的作用,而无法将深部的痰液排出。

传统的手工叩击排痰方法的机制是扣背时气流振动和咳嗽的动作,使肺泡内或细支气管的痰液脱落流入气道被咳出,手工扣背有一定的局限性,力量轻重不均,力量过轻达不到良好效果,力量过重病人不能接受,同时护士体力消耗较大,而且病人需更换体位,难以有效实施。

振动排痰机是根据物理定向叩击原理进行的,能同时提供两种力(垂直力:松弛及液化;水平力:定向排出),垂直力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可刺激浆液细胞分泌,使痰液稀释,痰痂液化,从而有效防止较粘稠的痰液或痰痂堵塞呼吸道;水平力可使支气管内已液化的痰液按选择的方向流向主支气道,通过振动排痰机的深部渗透性作用,刺激咳嗽机制,使呼吸道深部的痰液能咳至上呼吸道,有利于痰液排出,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氧合促进康复。

另外振动排痰机可快速振动胸壁,改善粘膜纤毛间的相互作用及气液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善纤毛活动,增进粘液传输率,促进排痰。且振动刺激时有按摩功效,且着力均匀,保持恒定的节律和力度,易于患者接受。

本组40例患者在使用振动排痰机1周后,排痰量明显减少,呼吸音改善,胸片提示炎症明显好转,同时血氧饱和度、氧分压明显上升,说明排痰机用于治疗可更好的改善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呼吸功能,提早拔管时间,控制感染,降低了肺部感染率,促进病人康复。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本文选自《中国保健营养》

作者:翁洁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投稿邮箱:marketing

xukemed.cn您可长按上图识别







































西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有治白癜风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mrc.com/wacs/119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