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护理常规
人工气道是抢救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它的应用为抢救病人争取了时间和条件,但只有在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的保证下,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人工气道病人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内插管和气管切开两种类型。
一、气管插管的护理常规
气管插管分为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两种,当病人突然呼吸停止或氧气量严重下降,出现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甚至不足以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时,即可行气管插管。根据病因,症状的不同选择插管方式(口、鼻)。
1.根据病人年龄、性别、身材大小、插管途径来选择气管导管的型号。
2.准备插管导丝。
3.生理盐水ml2瓶、润滑剂、喉镜、胶布、注射器、牙垫。
4.加压面罩、简易呼吸器、氧气接口、呼吸机备用,吸痰管、负压装置。
5.必要时备抢救车。
6.检查导管气囊是否漏气。
7.插管前应先行人工呼吸,吸氧,以免因插管而增加病人缺氧。
1.牢固固定。
2.定时检查气囊。
3.注意吸痰:包括气管、后鼻道及口腔。
4.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配合,必要时适当约束。
5.注意气道湿化,使痰液稀释,防止气道梗阻。
二、气管切开的护理常规
气管切开是以外科手术方法在气管前壁上开口方便人工换气或呼吸,施行气管造口的过程称为气管切开术。
有很多不同原因要施行气管切开造口。下列所列为最常见的状况。
1.上呼吸道阻塞。
2.保护支气管。
3.长期需要人工气道。
4.容易进行拔管。
三、施行气管切开术
施行气管切开术的方法有两种:标准外科手术或经皮气管穿刺。
标准手术法
1.药物1%地卡因1瓶、2%利多卡因4支、盐酸肾上腺素1支、0.9%生理盐水(ml)2瓶。
2.无菌物品无菌手套2副、无菌油纱(4cm×4cm)1块、无菌气管切开包、无菌刀片小圆、小尖各1个、无菌注射器(5ml)1个、无菌注射器(10ml)1个、无菌注射器(20ml)1个、无菌凝胶1支、无菌缝合线(3-0)、消毒用物:2%聚维酮碘、无菌弯盘。
3.其他物品吸痰管、吸引器、氧气装置、麻醉机、呼吸机、蛇皮灯、气管套管、约束带、抢救用物、垫肩小枕、固定用物。
1.备齐用物,接好吸引器、氧气、照明灯、特护记录单。
2.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属同意,签家属同意书。
3.对于不合作的应适当给予约束或遵医嘱给予镇静。
4.建立静脉通路,保留一条通路以备给药。
5.摆好病人体位,取仰卧位,头保持正中后仰位,肩下垫一小枕,颈部伸直,气管居中。
6.打开气管切开包,与术者清点用物,配合手术医生,随时做好术中配合。
7.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术前、术中的生命体征,并注意及时通知医生。
8.手术完毕,协助医生固定气管切开导管,气囊充气适当,再次清点用物,无误后及时清洗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1.初期
(1)出血:①严密观察气管切开伤口渗血情况,并加以记录。②如果出血多,且出血为鲜红色,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给予相应处理(重新缝合,或给予止血药止血)。③为防止出血,使伤口凝血,应在术后24h给予气管切开换药。
(2)导管放置位置错误:①手术后医生会听诊,观察两侧肺的呼吸音;②立即做胸部X线检查(使用带有显影线的气切套管);③密切监测呼吸指标(呼吸频率、节律及呼吸深度、SIO2及血气指标)。
(3)气囊膨胀变形阻塞套管。
(4)套管末端因顶到气管分叉点或气管壁导致阻塞:①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如出现气道阻塞症状,立即松开气囊;②使用加压面罩给予纯氧,保证氧的供给;③详细记录病情变化。
2.中期
(1)分泌物造成阻塞,可能突出或渐进所形成,常因气体湿润度不足和抽吸不够导致。①正规吸痰;②注意无菌操作;③注意气道湿化;④观察痰液性状,详细记录,并及时通知医生;⑤按医嘱正确留取痰培养,指导医生用药。
(2)气管切开造口感染:①定时给予气管切开伤口换药;②注意无菌操作;③如有脓性分泌物,应立即做分泌物培养并告知医生;④必要时给予外用药消炎。
(3)气囊充气过度导致气管溃烂及其他并发症:①试用气囊压力检测仪检查气囊压力;②也可使用最小漏气技术检查气囊压力;③可定时放松气囊,放气囊前应彻底消除气囊上分泌物,以防误吸,造成肺部感染。
(4)气囊不对称膨胀,气囊内压力过大,或套管移位(固定带松脱或患者自行移动)导致黏膜溃烂。
(5)肥胖或疲劳的患者很难将颈部伸直,也容易造成套管阻塞。尽量避免使用高的枕头,防止患者颈部过度弯曲。
3.晚期①气管套管拔除后,气管内肉芽组织导致呼吸困难;②造口位置产生永久性的下陷;③气管扩张;④气囊位置发生狭窄现象;⑤产生瘢痕需要修正去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