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然而,作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双高不下」的疾病之一,慢阻肺在临床上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精准的治疗。
为此,丁香园对中国部分地区的呼吸科临床医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并结合GOLD(GlobalStrategyfortheDiagnosis,Management,andPreventionofChronicObstructiveLungDisease)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了解目前慢阻肺的临床发病现状,以及医生在诊疗慢阻肺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共回收问卷份,调研对象为在一、二线城市三级、医院工作的呼吸科医生,要求其职称为主治医师及以上,且每月诊治慢阻肺患者≥30人。具体分布如下图:
风险因素
二手烟的危害需引起重视
调研发现,医生普遍认同吸烟史、长期呼吸道疾病史、空气污染等因素等是慢阻肺的主要风险因素。但是关于二手烟/被动吸烟对慢阻肺发病的影响,医生并未予以足够重视。
Q
请问根据您的COPD诊疗经验,主要的风险因素是什么?
(医生勾选不同影响因素的总计占比排名)
(不同城市医生勾选的影响因素占比排名)
GOLD中新增了关于中国PM2.5和COPD发病率相关性研究的数据,提出空气污染会影响肺部的正常发育,对其造成不良的影响;且二手烟能通过增加肺的总吸入颗粒及气体负担而诱发呼吸道症状导致COPD的发生。
另外,GOLD还将以二手烟为代表的被动吸烟(环境烟草吸入,ETS)和吸烟统一归入颗粒暴露的风险因素,可见二手烟作为慢阻肺发病的危险因素,其影响不容小觑,当引起临床医生的警觉和重视。
主要症状
医生对「咳嗽症状」认知存在差异
从调查结果来看,「呼吸困难」依然是呼吸科医生认同度最高的慢阻肺的典型症状。大部分医生都更倾向于「走长一点的路就会觉得气短」、「咳嗽,有气喘,就觉得气不够」等描述作为判断慢阻肺病情的重要依据。
该结果与GOLD的描述比较符合。GOLD明确提出,慢性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是COPD最典型的症状,但是对于咳嗽咳痰,GOLD所参考的全球数据表示该症状仅在30%的患者中存在,且这些症状可能每天都不太一样,并可能先于气流受限之前就存在多年。
对此,本次调研结果与GOLD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在调研中,中国医生反映,咳嗽咳痰症状在中国慢阻肺患者中的比例远高于GOLD中所提出的30%;另外,不同地区和等级的医生对于慢性咳嗽是否是慢阻肺的典型症状也尚存在一定争议。医院超过2/3的医生认为「老是咳嗽咳痰」并不能作为慢阻肺的典型症状,而在医院医生群体中,将近一半认为慢性咳嗽可以作为慢阻肺的典型症状,而一线城市医生对「慢性咳嗽」的认同感也相对低于二线城市医生。
造成该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中国现状有关,中国老年人的吸烟率较全球更高,且咳嗽咳痰与呼吸困难等症状常常同时出现,因此临床医生会认为其与慢阻肺诊断的相关性较高,将其作为慢阻肺的典型症状。
但必须明确的是:慢阻肺最重要的具有临床意义的症状是呈进行性发展的持续性气流受限,因此,咳嗽咳痰并不能单独作为慢阻肺的诊断依据,不仅如此,临床医生还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Q
请问就您对COPD患者的临床观察,以下哪些状态为COPD的典型症状?
早期筛查:普及程度远远不够
患者对肺功能检查的认知不足、依从性差;肺功能检查公众普及程度低;医院肺功能检查设备不完善是造成临床慢阻肺明确诊断困难的重要原因。
肺功能检测是慢阻肺诊断评估的金标准,本次调查中几乎所有医生都明确表示会建议首诊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然而即便是在医生提出肺功能检查需求的情况下,真正接受肺功能检查的患者也只有64%,那么在其他情况下患者主动筛查肺功能的可能性几乎是微乎其微。
临床治疗:常用方案有待改善
在评估COPD新患者的治疗效果时,大多数医生是以症状改善程度为目标;部分二线城市的医生还会考虑急性加重次数和生活质量影响。
鉴于于慢阻肺患者典型的症状以及发病机制,控制慢阻肺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关键就是:改善肺功能,缓解气流受阻。
目前临床上慢阻肺治疗的常用药物包括支气管舒张剂和吸入激素类药物,本次调研发现,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短效支气管扩张剂(ICS/LABA)和长效支气管扩张剂(LAMA)单独或联用是临床应用治疗慢阻肺最常见的方案,但值得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白癜风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