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
具有多年历史的古城保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对外开放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戏曲之乡、游泳之乡、全国篮球城市、全国乒乓球重点城市,也被人们称为“长寿之城”、“冠军之城”,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强。拥有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定·中国电谷。是中国内地首个官方宣布加入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全球关灯活动的城市。
年底,国务院批准原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组建了新的保定市。保定市统辖各县(市)、区,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人口逾千万,其中市区人口一百余万,是河北省人口第一大市,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居重要地位。
行政区划
保定市管辖4市(定州市、涿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18县(易县、徐水县、涞源县、定兴县、顺平县、唐县、望都县、涞水县、清苑县、满城县、高阳县、安新县、雄县、容城县、曲阳县、阜平县、博野县、蠡县),3区(南市区、北市区、新市区),另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其中:都市区面积.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近万(其中:市区人口万人)。
区位交通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北纬38°10′-40°00′,东经°40′-°20′之间。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市中心北距北京公里,东距天津公里,西南距河北省会石家庄公里,直接可达首都机场、正定机场及天津、秦皇岛、黄骅等海港。京广铁路、国道、京珠高速公路、津保高速公路、保沧高速公路、张石高速公路使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而已经开工的京石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和即将开工的保津城际铁路(高速铁路)将实现到北京30分钟和到天津40分钟的公交化联系,将进一步巩固区位地位。全市通讯畅达迅捷,移动通讯方面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先后在保定建设3G网络,成为全国首先开通3G网的10个城市之一,也成为同时拥有两个3G网的3个中国城市之一(另外两个为上海和无锡);电力充足;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医疗保健机械完善,文化娱乐场所众多。保定是京师门户,曾“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历史上燕国、中山国、后燕立都之地,清代八督之首,为“冀北干城,都南屏翰”。现为大北京经济圈中的两翼之一,北京主要卫星城,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
“十一五”期间,保定市规划建设了保沧、廊涿、张石、大广、保阜、荣乌、张涿7条高速公路,里程公里,总投资多亿元,投资规模占全省四分之一,全部建成后,保定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3公里,占全省五分之一,贯穿全市20个县(市),高速公路网密度将达到4.6公里/百平方公里(超过目前德国水平)。届时保定市区到所辖各县只需1小时车程,到北京、天津、石家庄、沧州只需分钟车程,保定将成为南北通衢、东出西联的“高速公路枢纽港”。公路交通将形成连接京津、接轨沿海,西联晋蒙,形成京津冀蒙交通一体化格局。
保定市历史沿革
战国时为中山国地。北魏太和元年(年)分新城县置清苑县,因清苑河得名,系保定设县之始。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年)置奉化军(治清苑县),天成三年(年)升为泰州,为保定设州之始。
古城往事
保定是尧帝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具有三千多年历史,保定之名,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保定自古为京畿重地,元朝设郡,明朝建府,清朝为直隶总督署,此后一直是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上谷,是古郡名。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把河北中北部改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后来保定成了河北的都会,人们就把保定称为上谷。
宋淳化三年()李继宣知保州,筑城关,浚外濠,葺营舍,疏一亩泉河,造船运粮,保州始成都市。因处于宋辽边界,宋、辽多次在这一带发生战争。金代末年,保州城在战乱中成为废墟。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张柔主持重建保州城池,重新划市井,定民居,建衙署,筑寺庙,造园林,修筑土城墙,疏浚护城河,引一亩泉河水入城,既起到防御作用,又改善了城中水质,并利用水能在城外建水力石磨,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础。新建的保州城,成为京师门户,为燕南一大都会。
宋熙宁四年(1)保州建州学。明代改为保定府后,又始建府学,并建有二程书院、金台书院、上谷书院。
明惠帝建文四年(2),都督孟善加固城墙,以砖石砌城,筑女儿墙堞口雉。隆庆年间(~),张烈文等三任知府将土城逐步改建成砖城,加固并增筑城楼,从战略防御出发,根据当时条件和地利,确定城的形制,城周基本呈方形,唯西城南部向外呈弧形凸出米,整个城池形似足靴,故有靴城之称。
清雍正八年(),直隶总督唐执玉移直隶总督署至明朝大宁都司故址。十二年()在莲池边设莲池书院,为直隶最高学府,知名院长有黄彭年、张裕钊、吴汝纶等,后期并开设英文、日文专科班,有日本人来此留学。书院造就了一大批文人学士。
乾隆十七年()大规模修浚府河,直隶总督方观承亲赴上游察看水源,深挖和开凿一亩、鸡距、申泉、五花诸泉,疏浚候河、白草沟河及下游数十里河道,使天津、南北运河的船只接踵而来,府河码头呈现舳舻相接,樯帆如林的景象。
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命人刻制棉花图,推广植棉和纺织技术,并将其献与乾隆皇帝,对河北植棉和纺织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同治九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在城内建官刻印书局,约有多名员工,为直隶较大的印书局,曾印《畿辅通志》、《保定府志》、《清苑县志》和《四库全书》的一部分,八国联军侵保时废。
光绪二十四年(),直隶总督在城西南灵雨寺创办畿辅大学堂(直隶高等学堂),为保定第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学校。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闰八月,英、法、德、意四国联军侵占保定,大肆烧杀抢掠,对文物古迹肆意破坏,并将布政使廷雍、城守尉奎恒、淮军统领王占奎等以纵拳杀西人、烧洋房的罪名枭首示众。《辛丑条约》签订后,侵略军始撤离保定。
光绪二十八年(),袁世凯在保定练新军,设陆军速成学堂和将弁学堂(后改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师范学堂、巡警学堂等。三十年设立农务学堂,三十一年设立直隶学堂、法政学堂,以及测绘、军需、马医、医务等学堂。三十三年设直隶全省警务学堂、崇实中学、直隶女学堂。
光绪三十三年()陈幼云等同盟会员在保定创办育德中学(保定育德中学),培养青年先进分子,并作为河北省同盟会的机关驻地。民国6年(),育德中学开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李维汉、李富春为第一班学员,刘少奇为第二班学员。宣统元年(),又创建直隶第二师范学堂、清苑中学堂和盲哑学校。
中华民国建立后,年曹锟受袁世凯指使发动兵变,保定兵匪乘机抢掠府库,焚烧街市,连续烧抢两昼夜,火光冲天,官民财物被劫掠一空,后由驻军入城镇压始息。
年直隶农专(农务学堂)、医专(原医务学堂)、法律、法政、高等师范学堂合并,建立综合性的河北大学。
年,清苑人张培植在保定西大街创办协生印书局,除印刷课本和报纸外,还负责印刷中国共产党北方组织的文件和马列著作,出版单位署名人民出版社或北方人民出版社。年由于叛徒告密,协生印书局被国民党保定行营查抄,张培植被逮捕关押,年释放政治犯时获释。
年9月24日,日军侵占保定。年伪河北省公署由天津迁保定,日军不断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出动扫荡,残酷屠杀抗日军民。日伪还于年以保定城关及附近村庄成立保定市,并建立伪保定市公署。
抗日战争胜利后,年6月国民党河北省政府由北平迁保定,10月军警宪特联合在保定城中进行大搜查、大逮捕,镇压革命活动。年9月,在国民党保定绥靖公署担任要职的中共地下工作者谢士炎、丁行等5人相继被捕并遭杀害,此案在国民党军政界引起很大震动。10月,国民党河北省政府开始由保定迁往北平。
年1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围攻保定。11月22日凌晨,驻保国民党军政人员逃往北平。解放军随即入城,行政人员也陆续进城,建立保定市人民政府,为冀中区直辖市。
年8月1日建河北省,保定为省会,8月9日建立保定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年4月省会迁天津,11月29日,保定专区所属22县1市分别合并为保定市、定县(现定州市)、阜平、涞源、涿县(现涿州市)、易县、高阳、徐水、安国、唐县10县(市)。年2月,专、市合并称保定市。年5月恢复保定专区建制,市属各县变专区所属,合并的大县陆续撤销。年恢复22县1市建制。年省会返迁保定,年迁石家庄。
年8月18日,保定专区改保定地区,建保定地区革命委员会,年改为保定地区行政公署。年11月15日,保定市由地区析出,复为省辖市,满城县划归,年5月7日增辖清苑县,保定市辖新市区、南市区、北市区、郊区和清苑县、满城县4区2县。年撤销郊区。
经国务院批准,年12月23日,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建立新保定市。
文化积淀
保定市地处河北省中部,是一座有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元明以来,历为京南重镇,畿辅要地。保定是年国务院命名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多少年来,这片土地滋养出大批的文学家、诗人、创作家、表演艺术家、书画家和多种文化工艺人才,曾获得“戏剧之乡”、“中国民间音乐之乡”、“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雕刻之乡”等多种称号。这里曾是中国抗战文学的重要发源地。这里还是新时期双拥共建模范城的诞生地。这里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保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壮士荆轲,燕大夫郭隗,汉昭烈帝刘备,宋太祖赵匡胤,地理学家郦道元,数学家祖冲之,戏剧家关汉卿、著名谏臣杨继盛、京剧艺术家盖叫天,东晋名将祖逖等名人志士辈出。保定教育渊源,人文灿烂,宋有州学,明有府学,清有莲池书院,北洋军阀冯国璋、清末状元刘春霖等一大批清代官员和教育家曾毕业于此。保定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祥地,曾以此培养了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李富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蔡畅、向警予等一大批中国早期革命家。保定是将军的摇篮,我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就建在保定市东郊,保定军校曾培养出吴佩孚、孙传芳、蒋介石、李济深、叶挺、张治中、傅作义、陈诚、白崇禧等多名将军。清末保定称为学生城。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还曾是义和团活动的重要地区,北方辛亥革命的发祥地,河北省第一个共产党支部诞生地,《红旗谱》、《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等都记载着保定昨天的辉煌。
直隶印象
美好的东西不能忘怀
古城保定文化信息小微。
谢谢支持这个平台的每一个你,
让我们做朋友吧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