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肺部感染

卧床患者是指除因检查、治疗等需要床旁站立或乘坐轮椅外,其维持基本生理需求的活动(饮食、排泄等)均须在床上进行者。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减弱、免疫功能下降及自我护理能力降低等原因,患者易发生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采取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最严重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就包括肺部感染。神经内科患者的病情多较危重,多存在一定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及意识障碍,肺部出现感染的几率相对较高。国内相关研究指出,在院内感染中,肺部感染是最多见的死亡原因,这不但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还对患者的原发病预后产生不良的影响。院内肺部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由真菌、细菌、支原体或者病毒等导致的肺实质炎症反应。

肺部感染的定义

?肺部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和肺脓肿等。其中肺炎最为常见。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刺激和免疫损伤等所致。

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

?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咳痰,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如何预防肺部感染

?每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情况,评估痰液的颜色、性状、量、气味等。听诊肺部呼吸音情况。了解影像学检查结果。

?床头抬高在病情允许及鼻饲过程中,床头抬高30°~45°,并在鼻饲后保持30min为宜。

?早期下床活动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提倡并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呼吸功能锻炼和促进有效排痰指导患者练习使用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及有效咳嗽方法。对于长期卧床、咳痰无力的患者,定期为卧床患者翻身,采用雾化吸入、胸部叩击、体位引流、振动排痰、吸痰等措施促进排痰。

?预防误吸

(1)识别误吸高风险人群,包括吞咽功能障碍、胃食管反流、胃排空延迟、意识障碍、精神状态异常、牙周疾病或口腔卫生状况差等。患者出现躁动、剧烈咳嗽、无创正压通气、体位变动等情况时,发生误吸的风险增加。

(2)对误吸高危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建议使用经鼻十二指肠管或经鼻空肠管。

(3)留置胃管时,每次鼻饲前评估胃管位置。持续鼻饲患者应每4h评估一次。体位引流、吞咽功能障碍等误吸高风险患者应评估其胃残余量,并听诊肠鸣音,遵医嘱调整鼻饲的速度和量。

肺部感染的护理

?发热:高热时可进行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降温过程中注意观察体温和出汗情况。大量出汗的患者应及时更换衣服和被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受凉;及时补充水、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咳嗽、咳痰:指导并协助患者有效咳嗽排痰,根据病情进行胸部物理治疗。正确留取痰标本和血培养标本,尽量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痰标本尽量在晨起采集,采集前先漱口,并指导或辅助其深咳嗽,留取的脓性痰液标本于2h内尽快送检。

?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的患者遵医嘱给予氧气治疗,以改善呼吸困难。

?胸痛: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等。可采取患侧卧位,或用多头带固定患侧胸廓减轻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措施

对于机械通气的患者,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口腔护理

建议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每6~8h进行口腔护理一次。

?人工气道的护理

(1)气管切开患者换药应用无菌纱布或泡沫敷料。纱布敷料至少每日更换1次,伤口处渗血、渗液或分泌物较多时,应及时更换。泡沫敷料每3~4d更换1次,完全膨胀时须及时更换。

(2)保持适当的气囊压力。机械通气患者应每4h监测气囊压力,在保障呼吸机正常通气的同时,使压力维持在20~30cmH2O(1cmH2O=0.kPa)之间,鼻饲前应监测气囊压力。

(3)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要妥善固定,每班观察记录气管插管置入的深度。

?呼吸机管路的管理

(1)管路固定:妥善固定呼吸机管路,避免牵拉、打折、受压及意外脱开,对于躁动的患者适当约束。

(2)冷凝水的处理:呼吸机管路的位置应低于人工气道,且集水罐处于管路最低位置,以确保冷凝水有效引流,同时冷凝水应及时清除。

(3)管路的更换:机械通气患者无须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长期使用者应每周更换。当管路破损或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气道湿化

(1)湿化器的选择:建议使用含加热导丝的加热湿化器或热湿交换器。无创通气患者使用主动湿化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和舒适度。

(2)湿化器的更换:含加热导丝的加热湿化器无须常规更换,功能不良或疑似污染则须更换。若使用热湿交换器,每5~7d更换一次,当热湿交换器受到污染、气道阻力增加时应及时更换。

(3)湿化器的温度设定:机械通气患者建议Y形接头处气体温度设定为34~41℃。

(4)湿化效果评估:应及时评估湿化效果,作为调整湿化方案的依据。湿化效果分为:①湿化满意,痰液稀薄,可顺利吸引出或咳出,人工气道内无痰栓;听诊气管内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②湿化过度,痰液过度稀薄,需要不断吸引,听诊气道内痰鸣音多,患者频繁咳嗽,烦躁不安;可出现缺氧性发绀,脉搏增快及氧饱和度下降,心率、血压改变。③湿化不足,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或咳出;听诊气道内有干啰音,人工气道内可形成痰痂;患者可出现烦躁、发绀及脉搏氧饱和度下降等。

(5)湿化液更换:呼吸机湿化罐内添加的灭菌注射用水(或灭菌蒸馏水)应每24h更换。

?排痰护理

(1)气管内吸痰前不建议常规使用生理盐水滴注。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再次吸痰应间隔3~5min。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缺氧表现,一旦出现心律失常或氧饱和度降至90%,应立即停止吸痰,给予吸氧,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可再次吸痰。

(2)建议使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装置,以避免交叉感染和低氧血症的发生,并降低细菌定植率。

(3)建议使用带声门下吸引功能的人工气道,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此外,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自主呼吸、咳痰能力及是否可以脱机或拔管等。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

肺部感染用药护理

肺部感染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及时应用抗菌药物。尽早进行细菌敏感性培养,并遵医嘱给予针对性抗菌药物。常用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甙类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并进行皮试。喹诺酮类药物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易致肝损害,应及时监测肝功能;氨基甙类药物具有肾、耳毒性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老年人或肾功能减退者,应特别注意观察是否有耳鸣、头昏、唇舌发麻等不良反应。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管理

如果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须增加醒目隔离标识,并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同时,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标准操作规程。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外源性感染能够早期预防,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后患者肺部感染出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









































白癜风可以吃文蛤吗
白癜风是缺少铜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mrc.com/wadzz/866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