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管技巧先口后鼻手术一次插管搞定

多级外科干预可显著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之中包括有针对性的对解剖障碍物进行切除,例如咽下部、舌根、会厌以及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此外,纠正鼻阻塞可改善患者的打鼾和白天疲劳的情况,因而常规推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同时进行鼻阻塞的相关治疗。

有些机构在着手进行手术前首先使用药物诱导睡眠内镜确认气道阻塞的模式,随后进行麻醉诱导及鼻气管插管进行经口腔机器人手术,若需进行鼻外科手术,则需进行口腔的再次插管。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多患有困难气道,再进行二期鼻外科手术的患者若再插管,那么经口腔机器人手术所造成的气道水肿或是出血显然会增加插管难度,也使得「袋-面罩」装置支持通气变得复杂起来。另外,再次插管也会鼻或口咽部结构的损伤,从而增加吸入血和残渣的风险。也有一些极端的患者可考虑更具侵袭性的方式,如气管切开术或颏下插管。

为解决再次插管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来自新加坡的Tan教授等人设计了一种替代插管方法,其创新点就在于无需拔管。其置管技巧发表于近期的加拿大麻醉杂志上。

医院中,一般使用Ivory聚氯乙烯、北面、Nasal、Profile软密封套,极性预成形气管导管(SmithsMedicalInternationalLtd)进行鼻插管。在完成经口腔机器人手术之后,Tan教授等人会对气管内导管(endotrachealtube,ETT)的气囊内压力进行检查以保证不存在漏气情况。下一步是在靠近ETT处的前导充气球打结切断前导充气球,断开Ivory管,去除其15-mm连接器。

在助手的帮助下,润滑ETT的近端5-8厘米,然后将其插入患者鼻腔。为使Ivory管更容易进入鼻腔,可在喉镜检查辅助下进行。Ivory管可同时用Magill钳从口腔中「钓」出,继而重新连接至呼吸机上。另外一种方法是使用喉镜窥视片将ETT远端部分压至后咽作为近端「钓」出。然后进行鼻部手术,手术结束后,切掉前导充气管上的结,排出ETT中的空气,最后拔管(图A至图I)。

A插管前Ivory管的外观

B用于经口腔机器人手术的Ivory聚氯乙烯、Nasal、Profile软密封套

C在距离Ivory管尽可能近的前导管上打一个结

D取下15-mm标准连接器后切断Ivory管

E向下压将Ivory管插入鼻腔并进行直接喉镜检查

F咽部照片显示使用Magill钳从口腔中「钓」出鼻导管的近端

G进行鼻部手术的气管导管最终位置情况

H切掉前导充气管上的结,排出空气以拔管

I拔管后的Ivory管外观

对于患者肺部的供氧以及氧含量测量非常重要,可有效避免从口腔向外抽ETT管近端时的意外拔管。若调整ETT管后出现漏气,可进行口腔填塞。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在随后的拔管时,注意ETT管需缓慢拔出,充分放气以避免对声带造成损伤。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外科治疗策略在不断发展,为避免重复麻醉而在单一麻醉装置下进行多级外科干预越来越常见,因而ETT管替代法进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气道并发症风险较高的相应麻醉及治疗。

编辑:麻醉君

麻醉君









































白癜风治疗方法
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mrc.com/wahl/109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