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划性拔管是护理不良事件,需要上报,更需要规范、机智的现场应对管理。
护理判断
1.直接可见气管导管明显脱离气管;
2.患者氧饱和持续下降,呼吸机持续显示低压报警;
3.在气囊充气状态时,患者还存在呛咳反射或者有声音发出;
4.气管切开患者,应注意其导管脱落后气囊堵在伤口处的情况发生。
处理应对
一、气管插管患者的处理
1.若出现可疑情况时,一边确定患者已经出现意外拔管情况,同时立即通知医生;
2.同时做好用物准备:喉镜,气管插管导管,牙垫,插管内芯,开口器,胶布,吸引器,简易呼吸器,10ml注射器,面罩,鼻导管等;
3.若脱出距离≤6~8cm,吸净患者口鼻及气囊上的滞留物,放出气囊内气体;
4.将导管插回原深度,听诊其双侧呼吸音是否对称,必要时拍胸片以确定其位置;
5.查血气评估其呼吸生理指标是否稳定,以指导呼吸机参数调整;
6.若脱出距离≥6~8cm,立即放开气囊并拔除气管导管;
7.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鼻导管或者面罩吸氧;
8.密切观察病情,若其呼吸生理指标(如SaO2,Pa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心率,血压等)持续恶化,则重新插管,并确定其插管位置,必要时给予照胸片确定,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9.查血气评估其呼吸生理指标是否稳定,以指导呼吸机参数调整。
二、气管切开患者的处理
1.若出现意外拔管的可疑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生;
2.若切口还未形成窦道时,给予面罩吸氧和简易呼吸器做辅助呼吸,并立即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做好用物准备:气管切开包,皮肤消毒剂,10ml注射器,气管切开导管,面罩,简易呼吸器等;
4.若窦道已形成,给予充分吸痰(先气管导管内,后口腔,再鼻腔),放气囊,插回导管,并重新固定;
5.处理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通报医生。
效果评价
1.病情是否稳定;
2.呼吸参数指标(潮气量,气道压,呼吸频率,氧饱和度,氧分压)是否稳定;
3.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压,心率)是否稳定;
4.意外拔管的原因是否祛除,病人是否还有意外拔管的可能性。
来源: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