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哪种给氧方式,保证通气效果最主要的前提是保证气道的开放,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复习一下手法开放气道。
手法开放气道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最常使用的方式是压头举颏法,但如果病人怀疑颈椎损伤的时候我们将如何开放气气道而不移动患者颈椎,这个时候我们将如何选择开放气道的方式?
作为前文提到的面罩通气的好伙伴,手法开放气道同样是我们急诊人必备的技能。
▍压头抬颈法
病人仰卧,抢救者一手抬起病人颈部,另一手以小鱼际侧下压患者前额,使其头后仰,气道开放。
▍压头举颏法
抢救者将一手掌小鱼际(小拇指侧)置于患者前额,下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靠近颏部的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帮助头部后仰,气道开放。必要时拇指可轻牵下唇,使口微微张开。
▍下颌推举法
病人平卧,抢救者用双手从两侧抓紧病人的双下颌并托起,使头后仰,下颌骨前移,即可打开气道。此法适用于怀疑颈椎损伤者,以下颌上提为主,不能将病人头部后仰及左右转动。
所有的手法开放气道均应注意正确的姿势才能充分开放气道!
说完手法开放气道,我们来谈谈面罩通气的另一位好伙伴:口/鼻咽通气道,可能外形长的不太统一,颜色丰富多彩,但是作用还是一致的,那就是开放气道。
舌根后坠是很多昏迷病人气道梗阻的原因,而口咽或鼻咽通气道的作用是使舌根与咽后壁分隔开,从而恢复呼吸道通畅无阻。因此它们应大小合适,位置准确,才能达到通畅气道的作用,同时它也是面罩通气的好帮手。
注意选择合适大小的通气道,太小不能挡住舌根,太大反而会将舌根推至咽腔而加重阻塞,或引起喉痉挛。选择方式如下图所示:从患者本人的口角之下颌角的长度为宜。
口咽通气道的使用方法:先将口咽通气道的弯曲面朝向愕部插入病人口中,当导管前端接近咽后壁时,将气道旋转度予以复位,并继续插入直至遇到阻力。
鼻咽通气道的放置方法如下:
那么就会有人会问两种通气道那种更好呀?就置入及效果方面:当鼻咽通气道置入困难时,需要多次反复操作,可能会误入上鼻道甚至造成鼻黏膜出血,相比较而言,口咽通气道置入相对简单,但前提是患者张口度可达到口咽通气道的厚度。
患者对于鼻咽通气道的耐受性较好,对于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因为口咽通气道对于口咽部刺激较大,可引起强烈的咽反射,甚至误吸,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鼻咽通气道的管径通常较小,通气效果自然较口咽通气道差那么一丢丢。
如上文提到,口/鼻咽通气道的使用首先要选择合适大小的管路,其次放置手法也很重要。还要谨记口咽通气道只适合非清醒患者,清醒患者可考虑置入鼻咽通气道。
?人物简介Introduction王亚WangYa
医院急诊科
《中国急诊气道管理共识》执笔人
中国急诊气道管理协作组成员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一般是多少钱白癜风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