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过程
平静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廓向下向外扩张,肺的体积也随之增大,肺内压力下降,低于大气压时,氧气顺着压力阶差进入肺内。
平静呼气时,膈肌放松回弹,胸廓及肺的体积随之缩小,肺内压增大大于大气压时,二氧化碳随压力阶差排出体外。
吸气
呼气
很多疾病会导致吸气肌功能减退,出现吸气肌血液“窃流现象”。其窃流原理为在闭合的流体循环系统内,流体总量不变,特定支流的流量增加将减少其他支流的流量。如果吸气肌无力或萎缩,吸气肌本身的血流量就会减少,运动时,呼吸肌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比例可以从正常人的2%增加到16%,身体分配给吸气肌的血流量增多,相应运动肌的血流量就会减少,
发生吸气肌窃取运动肌血流现象,造成运动肌能量供应不足,运动耐力下降。
另外,作为肺通气原动力的吸气肌无力或萎缩,会导致通气功能降低,单次的呼吸效率下降等后果。
吸气肌功能训练的适应证及意义
ICU患者克服呼吸机依赖,尽早脱机
呼吸科:对常见的限制性或阻塞性肺部疾病
--可提高气道内压,防止小气道过早陷闭,使肺内残气更易于排出
--降低呼气时的阻力,并可提升患者的潮气量,改善呼吸效率
--在增加通气量和肺泡换气的同时,使二氧化碳排出增加,改善缺氧
--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心脏科:心衰患者
颈部脊髓损伤患者:由于支配呼吸肌的神经控制障碍,可致呼吸肌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肌萎缩性侧束硬化等
脑卒中
手术患者: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肺功能较弱的患者,术前给予积极的训练与治疗,可增强患者的通气、换气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提高病人手术耐受性,降低手术风险。
--在临床上,胸腹部大手术可使患者的呼吸功能受影响,术后应加强吸气肌功能训练。
正常人及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缓解疲劳
测试示例
使用者紧咬滤嘴,用口吸气,要求将肺内空气排空,然后快速且深入的吸气,缓慢呼气,复呼吸多次,系统自动记录测试者的肌力指数,峰值吸气流速等。
一般训练原则:超负荷原则、专一性原则(专门针对力量或耐力训练)、可逆性原则(用进废退)
设定吸气压力阈值,使用者快吸慢呼,系统自动记录吸气过程中的几个指标:功率、能量、吸气流速、负荷、吸气量,给使用者提供实时的视觉反馈,激励使用者训练进程。
训练时间:每天2组,每组进行30次吸气训练。
患者自述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王**
性别:男
年龄:35岁
诊断:继发性脱髓鞘病,脑干损伤
患者评价:
我感觉自己吸气的量变大了,从刚开始只有(ml),现在有(ml)了,还有那个肌力(指数),最开始的时候不是才一百零几嘛,差不多两三个礼拜吧,这不练到一百四十多,然后就是运动的时候耐力提高了,对吧,最起码呼吸没有那么急促,心脑供血舒服一点,站时间长、运动时间长不会说头发晕,不是说不会头发晕,只是说发生的频率啊,次数啊少了,除非是运动过量了。比如做那个四肢着地,抬手,以前只能抬个五秒钟到十秒钟,现在能抬个将近三十秒,然后就是抬脚的时候,以前抬不起来,现在能稍微抬个三四秒,不算是进步吗?不过这个,核心肌力也有增强了。
训练前与训练两周、训练四周后吸气肌测试的比较
该患者每个训练疗程整个平均结果的记录: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白癜风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