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胸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机械通气治疗是目前抢救危重患者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医院ICU中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呼吸功能不全或心跳骤停等,为各种治疗争取时间。但由于机械通气具有管路系统复杂、呼吸模式及参数多样、人工气道有创等特点,使得对呼吸机的合理应用及良好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一般资料   选择某院年1月至年1月胸外科ICU收治的重症患者50例,均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53.5±4.2)岁。肺部手术15例,食管癌手术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1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重症哮喘6例。选取胸外科年10月至年10月ICU收治的46例住院患者的满意度作为实施护理干预前的数据进行比较。方法0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首先全面地了解和评估患者的个人情况,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使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易于理解、接受;对老年或者听力不好的患者,反复耐心宣教,倾听并解答患者的问题;对于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造成与外界交流障碍,极易产生孤独无助感,因此应更加关心体贴患者,并主动与之交谈;对语言交流有困难者或活动受限者,更应耐心介绍人工气道的基本知识,向患者解释其疾病及使用机械通气的目的、治疗方法及需注意的问题,及时为患者及其家属答疑解惑;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消除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以热情的态度、整洁的仪表、文明的举止和高度的责任感取得患者的信任。注意保持病房内环境卫生,生活设施齐全,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适宜的温湿度。02加强呼吸道管理   防止误吸,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给予患者床头抬高,尤其对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并留置胃管的患者,抬高床头有利于静脉回流,又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呕吐物误吸入肺部或胃内容物反流入下呼吸道,降低肺部感染的机会;鼻饲的患者,鼻饲前抬高床头30~45°;气管切开患者,每日早晚清洗消毒内套管2次,防止切口感染引起定植菌吸入。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在其床边要准备吸引器和气管切开包,以备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气管插管。03人工气道的护理   气管插管妥善固定,严格交接班制度,外露刻度,插管时间不宜过长,超过72h者,可建议医生更换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处敷料定时更换,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出、污染,应随时更换。04基础护理   严格掌握吸痰技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人工气道通畅,及时吸出气道分泌物。采取翻、拍、吸的方法,即翻身侧卧、叩背使深部痰液松动,每次吸痰先吸气管套管内的痰液,再吸口鼻腔痰液,防止损伤气道黏膜,使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1次1管;加强口腔护理,应及时清除口腔内积液、分泌物,防止口腔黏膜糜烂、溃疡或真菌感染,2次/d,根据口腔pH值选用口腔清洗液,防止因咽部细菌定植而随某些操作进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做好皮肤护理,如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协助并鼓励患者变换体位,预防压疮。05脱机护理   血气分析是监测呼吸机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血气分析可以判断血液的氧合状态,指导呼吸机的合理调节。可考虑脱机的情况如下:患者一般病腈较稳定,意识恢复,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血气分析:PaOmmHg(1mmHg=0.kPa),PaCOmmHg;呼吸次数35次/min,自主潮气量≥ml,肺活量达10~15ml/kg以上,最大吸气压≥20cmH2O(1cmH2O=0.kPa),脱机后注意由专人复查血气,逐渐延长脱机时间,直至完全脱机。脱机24—48h后生命体征稳定,患者无呼吸困难感,可自主咳嗽,血气分析各指标满意,可考虑撤除人工气道。拔管前后要注意充分吸净气管内及咽喉的分泌物,预充纯氧等,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呼吸窘迫和上呼吸道堵塞发生,有无声音嘶哑。并在床旁准备好急救物品。06持续气道湿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湿润,进行湿化吸人时,湿化液应遵医嘱,根据患者呼吸道情况给予化痰剂、抗生素或气道扩张剂等,促进分泌物及时排出,达到防治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气道湿化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湿化液滴入速度,防止调节失控导致气管突然进人大量液体而引起呛咳、窒息。07加强ICU病房管理   建立ICU医院感染控制制度,避免交叉感染,谢绝家属陪护,限制人员流动,医护人员进ICU室换工作服、换鞋。保持ICU相对温度维持在20~22℃,相对湿度60%~70%,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及用含氯消毒液擦洗地板、床头柜,2次/d,并定时进行通风换气,细菌监测1次/月,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坚持严格无菌操作与洁净管理,包括保持手部卫生,加强室内通风、消毒及净化,医疗器具(特别是呼吸机管道)定期消毒。08饮食护理   帮助调节患者的饮食结构,加强营养摄人,多进食富含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如牛奶、鸡蛋、新鲜的水果蔬菜,忌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宜少量多餐。对食欲差或不能进食的患者可插胃管鼻饲或静脉支持,保证供给机体所需,才能提高机体抵抗力。观察指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患者住院期间,由专人负责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统计并发症的发生率。满意度评价采用4点评分法: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由患者或家属出院时填写并当场收回。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比较见表1。   实施护理干预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讨论   ICU是病情危重患者的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高,为1%一3%,病死率为20%一50%,占ICU感染的25%。尤其是ICU机械通气患者由于病情危重、气管切开、人工气道的建立以及卧床时间长等原因,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的将导致患者死亡,可影响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疾病的治愈率。

1.加强ICU管理的重要性。医院是各种微生物流行的场所,由于人流量大造成环境不洁净,空气中产生大量带菌气溶胶微粒,进入呼吸道;使用雾化吸入、气管内套管或吸痰管时处理不当,随着留置导管时间的延长,大大提高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另外,患者住院时间长,病情越重、病程越长,自身免疫力就会越低,且治疗和检查性的操作频繁,在易感环境中暴露时间也越长,侵入性操作和留置人体内的导管破坏了机体本身的防御屏障,并且把体外的致病菌带人体内,增加了机体感染的概率而致痈。

2.误吸及口咽部定植菌下移。呕吐物误吸、留置胃管及气管插管等提供了细菌迁移的途径,是重要的胃一肺部逆向内源性感染途径。患者行气管切开时,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增高,主要原因是直接破坏正常呼吸功能,破坏了会厌部正常防御屏障,削弱咳嗽反射和纤毛运动,造成了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无效,使得感染机会增多。3.心理因素。ICU紧张压抑的环境使患者产生极度的恐惧感、紧张感。据调查表明,68.9%的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想说话。一些撤机困难反复多次进行机械通气、病隋反复的患者对呼吸机的撤机也存在着恐惧感,此类患者中有90%对撤机产生恐惧。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因此不能在床上自由活动,生活不能自理,大多数患者感到活动受限。4.人工气道护理的重要性。在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中,人工气道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如果期间护理不当,容易发生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能否有效预防气管插管的并发症与加强护理对抢救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危、预后和恢复情况。   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给予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做好科学的吸痰护理,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才能有效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摘自《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投稿邮箱:xvdangood

.







































最新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治疗白癜风出名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mrc.com/ways/421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