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为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由于临床表现复杂,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尚不统一。作者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提出了“OSAHS的核心病机为三焦气化不利”的观点。本文通过对三焦气化理论、OSAHS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与三焦气化的关系等进行分析,论证了三焦气化不利在OSAHS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理论意义与临床意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睡眠呼吸疾病,随着现代医学对该病认识的逐渐加深,诸多诊治研究也随之不断深入。但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方法多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外科手术以及矫正器等治疗。中医对OSAHS的认识目前已有较多的论述[1],但论述复杂,不能概括其核心病机。近年来,我们团队对中西医结合诊治OSAHS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经过临床实践与体会,结合中医基础理论,提出了OSAHS的核心病机为三焦气化不利的观点,现逐一论述。
1.OSAHS的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OSAHS临床表现为夜间睡眠打鼾,有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睡眠周期紊乱,或患者自觉胸闷、憋气,白天嗜睡、乏力。患者常有肥胖、头痛、夜尿增多等症状,甚至出现脾气暴躁,智力和记忆力减退以及性功能障碍等,并可有进行性体重增加[2]。由于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引起反复发作的夜间低氧和(或)高碳酸血症,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和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甚至出现夜间猝死。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OSAS还与返流性食管炎、认知功能障碍、焦虑抑郁、癫痫、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白质病变、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甚至癌症等关系密切,因此OSAHS是一种有潜在致死性的疾病。
2.三焦气化正常则人体机能正常
气化指通过气的不断运动而使机体产生的各种变化,即气、血、津液、精等的代谢及其相互转化过程。因此,气化既包括了机体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精微,又包括了机体将精微转输至全身,并濡养脏腑的过程。三焦做为精微物质运行的通道,在气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三焦气化功能正常表现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内经》、《难经》中对三焦及其气化功能有所论述,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言:“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难经·三十一难》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难经·六十六难》云:“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因此,三焦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畅通水道,运行水液。三焦在下合于膀胱与肾,在上关联于肺,在中合于脾胃。若三焦气机不化,则上、中、下焦的脏腑出现功能障碍,正如《类经》所言“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
3.三焦气化不利是OSAHS的核心病机
3.1OSAHS主要症状与三焦气化不利的关系
(1)鼾眠:睡眠中打鼾是OSAHS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在古代医籍中就有鼾眠的记载,《诸病源候论·瘿瘤等病诸侯》曰:“鼾眠者,眠里喉咽间有声也。人喉咙,气上下也,气血若调,虽寤寐不妨宣畅;气有不和,则冲击喉咽而作声也。其有肥人眠作声者,但肥人气血沉浓,迫隘喉间,涩而不利,亦作声”,此段描述了鼾眠的定义和发病机理。简而言之,人在睡眠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气机不和,故表现打鼾。上焦的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则其气化功能自然也出现异常。
(2)白天嗜睡:由于患者鼾眠而引起的慢性缺氧,因此白天嗜睡现象较为突出。白天阳气较盛,本应该是机体卫气借天之阳气而出于阴则寤(清醒)。但由于患者上焦与中焦气化不利,则气之清浊不分,蒙蔽心窍,故出现白天嗜睡,多卧;或由于三焦气化不利,卫气久留于阴,致卫不出阴,则可导致嗜睡,正如《灵枢·大惑论》所言:“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蹻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
(3)形体肥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OSAHS患者血浆瘦素水平较单纯肥胖者显著升高[3],故常出现进行性肥胖。中医理论认为,OSAHS患者三焦气化不利,就会导致水液代谢的失常,水液转输与排泄障碍,体内产生痰饮,表现水肿及痰瘀阻滞等病变,从而进行性肥胖[4]。有人总结名老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大多认为肥胖形成多与痰、湿、血瘀等病理产物以及气虚有关,病变实多虚少,并多伴气滞,病位与中焦脾关系最为密切[5]。
(4)夜尿增多:夜尿多亦是小便不利的一种表现形式,个别患者出现遗尿。《伤寒论》中将小便不利多归结于水饮或蓄水,实则为“三焦气化不利”,尤其是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故三焦不利,气不化津,水湿(饮)内停,不能下输膀胱则小便不利。夜间阴气较盛,三焦气化功能更衰,故夜尿增多。
(5)头痛、脾气暴躁,智力和记忆力减退:上焦气机不通,则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则出现头痛、头昏等症;清窍空虚,则见智力与记忆力下降;三焦气机瘀滞,则肝气不能条达,故烦躁易怒。
3.2上焦气化不利是OSAHS的根源
OSAHS的早期为上焦气机阻滞为主,睡眠时上焦不通,气机阻滞则现打鼾、呼吸暂停或通气不足。上焦气化功能主要通过肺之宣发肃降作用,对体内的水液发挥着疏通与调节作用。OSAHS患者上焦气机运行通路不畅,则其气化功能亦受影响。气机受阻,清气当升不升,浊气当降不降,清浊不分,故经常出现头痛、白天嗜睡,甚至昏迷、谵语、猝死等情况。
3.3中焦气化不利是OSAHS的核心
上焦气化不利,日久必累及中焦,而中焦气化不利又往往是OSAHS的核心所在。中焦脾胃之气化功能,可助小肠吸收精微物质,化生津液;脾的升清功能,能助津液上输至肺,经肺敷布全身。若长期饮食不节,或嗜酒成癖,或过食肥甘厚味,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健,转输无权,三焦不通,聚湿成痰,痰湿久郁化热或上贮于肺,肺气不得宣发,痰浊阻塞气道上蒙清窍,脑失荣养,而致OSAHS的打鼾、胸闷与白天嗜睡等症状。同时,中焦气化不利,中土不运,浊气不降,还出现大便秘结或腹泻等情况,亦部分患者大便时溏时结。
3.4下焦气化不利是常见并发症的重要病机之一
肾主水液代谢,主要是通过肾阳气化作用来完成的,肾中阳气为全身阳气之根,肺的宣降、脾的运化、膀胱的气化、三焦气化皆赖肾中阳气温煦蒸化才得以正常进行。中、上焦气化不利,日久病及下焦,累及肾中阳气,上不能温煦胸阳,则出现宗气内陷、胸阳不振,而出现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肾阳虚衰,机体浊气不能温化,痰瘀等浊气逆而上冲则出现脑卒中,精气不能濡养清窍,则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下降等情况;肾阳虚衰,则中焦气化不利,胃失和降,浊气上逆,而致胃肠功能紊乱、返流性食道炎等疾病;三焦气化失常,尤其是下焦气化不利,是痰、湿、浊、瘀等病理产物产生堆积的根本原因,是引起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基础,有学者已明确指出糖尿病的核心病机是三焦气化失常[6]。
4.根据核心病机,确定治疗原则
总而言之,OSAHS之病起于上焦气机不通,肺气不宣、气机瘀滞;进而影响到中焦,脾不健运,津液不行,清浊不分,或中焦气化不利在先,痰浊内生,逆而上行而阻滞肺之宣发肃降功能;病至下焦,肾与膀胱功能气化功能受损,而并发诸病。
从以上病机可知,解决上焦气机阻滞与中焦脾胃功能异常对于OSAHS早期至关重要。气机之枢在少阳,故畅通上焦之气滞、疏解少阳之关枢、健运中焦之气化功能是治疗OSAHS的关键环节。现代医学利用手术或无创通气等方法,在畅通上焦之气滞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方面亦可应用宣畅上焦的药物,如枳壳、桔梗、杏仁等;上焦胸阳不振、宗气大陷者,可用张锡纯之升陷汤以升阳举陷。少阳枢机在三焦气化过程中举足轻重,调整少阳气机,则用柴胡类药物,例如小柴胡汤可调理人体全身上下、表里,三焦气化不利可从少阳论治。叶天士曾言“上下交损,当治其中”,中焦之健运在三焦气化中起到作用重大,根据临床可选择东垣之补中益气汤、仲景之小健中汤或理中汤等调理中焦,在OSAHS的治疗中,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的治痞要方半夏泻心汤等泻心汤类亦广泛应用。对于损及下焦气化功能者,常为OSAHS并发症,治亦治肾与膀胱的气化功能,则“浊阴出下窍”,从而“清阳出上窍”,如四逆汤、真武汤或金匮肾气丸类,此处不赘言。另外,本团队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发现许多OSAHS患者有口苦、口干、胸闷或胸胁微满、汗出多、夜尿多、大便溏等症状,考虑到此为“少阳病有阴证机转”(陈慎吾),亦为刘渡舟提出的“胆热脾寒”证,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以和解少阳兼治脾寒[7],取得较好的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5.小结
针对“三焦气化不利是OSAHS的核心病机”观点的提出,我们团队正不断完善该理论,同时不断深入研究治疗OSAHS的中医治疗原则与方法,采用针药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总体原则即为通调三焦,畅通呼吸。对于早期患者,主要是从畅通上焦气机着手;对于中期有症状但无严重合并症者,则应在宣发肺气的基础上,调理中焦;对于有并发症较多者,当通调三焦,从肺、脾、肾三脏入手。我们针对此创立的系列针药并用方案也正在临床实践中,相信不久的将来,通过不断完善,将提供一个疗效满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略)
本文发表于《辽宁中医杂志》年第8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