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发生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时
左手手掌托住婴儿的胸腹部,使其面部朝下,俯身骑跨于操作者手臂之上,操作者示指和中指叉开呈V字型,婴儿面部,使婴儿的嘴位于两手指之间,再将拇指和无名指、小指合拢,固定婴儿的头颈部,并将左手放于自己的左大腿上,使婴儿头部低于臀部,然后用右手掌根拍击婴儿后背5次。再将右手形同左手,放在婴儿背部,将其翻过,使婴儿面部朝上,位置与腹卧一样,操作者双手心相对,用手指按压婴儿胸腹部,共5次,再将婴儿翻过来,如此反复操作,医院边操作,直到异物被咳出,医院。
注意:去医院时要在医院联系,让医院做好抢救准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挽救孩子的生命。
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
海姆立克教授是美国一位多年从事外科的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他被大量的食物、异物窒息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死的病例震惊了。在急救急诊中,医生常常采用拍打病人背部,或将手指伸进口腔咽喉去取的办法排除异物,其结果不仅无效反而使异物更深入呼吸道。他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的动物实验,终于发明了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年,他作了关于腹部冲击法解除气管异物的首次报告。
如果是3岁以下孩子
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婴儿版
5次拍背法:将患者的身体扶于救护员的前臂上,头部朝下,救护员用手支撑伤病者头部及颈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伤病者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
5次压胸法:如果堵塞物仍未排除,实施5次压胸法。使患儿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刚中带柔。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海氏冲击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危害,尤其对老年人,因其胸腹部组织的弹性及顺应性差,故容易导致损伤的发生,如腹部或胸腔内脏的破裂、撕裂及出血、肋骨骨折等,故发生呼吸道堵塞时,应首先采用其他方法排除异物,在其他方法无效且患者情况紧急时才能使用该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