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是呈进行性发展的病具有不完全可逆的特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年龄不断增长,其胸廓、肺容量、支气管及肺和血管壁均发生了改变这也就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呼吸功能。老年人患上慢阻肺的几率更高,现在我们也对这种老年人的典型疾病的治疗更加重视。
COPD的治疗
治疗慢阻肺需要减少危险因素、在其稳定期也不可放松警惕,合理治疗
减少危险因素
吸烟、职业性粉尘、化学物质的吸入等都有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可能,所以戒烟、减少职业粉尘和化学品吸入及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是预防COPD发生和防止病情进展的重要措施。而戒烟也是惟一最有效和最经济的降低COPD危险因素和中止其进行性发展的措施。并且现在也已有可以应用的有效戒烟药物。
稳定期的处理
稳定期COPD患者治疗
(1)稳定期的患者需要根据疾病严重程度采取治疗措施。(2)总是健康教育的作用,健康教育可提高COPD患者处理疾病的能力,帮助战胜疾病。(3)现有的治疗药物均不能缓解肺功能下降,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症状和减少并发症。(4)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可改善症状,可按需给药或规则用药以预防和减轻症状。(5)主要支气管扩张剂有: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茶碱及这些药物两种或多种联合制剂。(6)规则吸人皮质激素治疗,仅适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并有症状且经肺功能检查证实的COPD患者;或FEVl50%预计值,症状反复加重,且需抗生素和/或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者。(7)应避免长期应用全身激素治疗。(8)长期氧疗(15h/d)用于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可提高生存率。(9)所有病人均可在康复锻练中获益,可以改善运动耐力和呼吸困难及疲劳的症状。
2.COPD阶梯治疗方法
(1)轻度COPD(I级):按需给予患者短效支气管扩张剂。(2)中度COPD:ⅡA级患者:应用一种或数种支气管扩张剂进行规则治疗及康复治疗,如果能显著地改善症状和肺功能可应用吸人糖皮质激素;ⅡB级患者:应用一种或数种支气管扩张剂规则治疗及康复治疗,如果能显著地改善症状和肺功能或反复加重的患者,可应用吸人糖皮质激素。(3)重症COPD(III级)患者:规则应用一种或数种支气管扩张剂,对于能显著地改善症状和肺功能或反复加重的患者,可应用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发症,康复治疗;如有呼吸衰竭可长期氧疗;考虑外科治疗。上述各级治疗均应避免危险因素,注射流感疫苗。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用于预防疾病发生和控制病人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改善健康状态,提高运动耐力。
(1)支气管扩张剂此为缓解COPD症状的主要措施。与哮喘治疗相似,首选吸入的方法,可应用短效或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或茶碱类,联合应用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抗胆碱能药的新品种噻托溴铵选择性作用于副交感神经M1、M3受体,长效,每日吸入一次即可,能显著改善夜间症状和睡眠期氧合,改善肺内气体分布,降低急性发作次数,与沙美特罗或福莫特罗联用有明显协同作用。
(2)皮质激素长期吸入皮质激素的量-效关系及安全性尚不清楚,正进行全球性多中心临床试验。资料显示长期吸入皮质激素无法阻止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故只适用于有症状且试验性吸入治疗后肺功能有改善或气道反应性增高的病人。急性加重期可短期(10~15天)全身应用皮质激素,长期服用除众所周知的副作用外,类固醇肌病可加重呼吸肌疲劳和肌萎缩。
(3)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可降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黏附、激活和脱颗粒。茶碱是非选择性PDE抑制剂其作用微弱的,己酮可可硷作用较强,可阻止中性粒细胞趋肺,但对COPD尚未作评价。肺泡巨噬细胞主要含PDE4,其选择性抑制剂SB正在试验之中。
(4)蛋白酶抑制剂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激活后,可释放多种蛋白酶,导致气道损伤和肺气肿。α抗胰蛋白酶(αAT)只能用于严重αAT缺乏的病人,且价格昂贵,疗效并不理想。弹性蛋白酶抑制剂ICI(肽类制剂)和ONO-(非肽类制剂)在动物实验中,无论静脉注射或吸入,均可抑制中性粒细胞蛋白酶所致肺损伤。原用于抗肿瘤的药物苏拉明,近来发现也具有抗弹性蛋白酶、组织蛋白酶G和蛋白酶3(PR-3)的作用。此外,开发中的尚有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s和重组分泌型细胞蛋白酶抑制剂SLPI,可有效抑制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蛋白分解。
(5)前列腺素抑制剂部分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可介导支气管收缩和黏液分泌。血栓烷受体阻滞剂塞曲司特及环氧合酶抑制剂吲哚美辛、美洛昔康在临床试验中,显示有降低黏液分泌及减轻气道炎症的作用。
(6)大环内酯类药物有独立于抗菌之外的抑制中性粒细胞,可稳定细胞膜。借助这一机制,红霉素能有效地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使病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减少,弹性酶活性降低。
(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防止小气道闭陷,增强纤毛清除功能,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吸烟可致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吸入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可能有益,但作用短暂,价格昂贵。氨溴索在动物实验中可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尚待进一步临床验证。
(8)其次有证据表明流感病毒疫苗能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急性发作和病死率,可每年秋冬注射1~2次。另外还有α1-AT补充治疗、抗生素、黏痰溶解剂等其他药物治疗,具体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综合性考虑用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