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一

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开放气道损坏了鼻咽部的正常湿化机制,造成气道干燥,分泌物浓缩,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发生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肺功能改变。近几年来,国内外同行对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现综述如下。道湿化的意义   正常生理条件下呼吸道内温度和湿度是稳定的,湿度达60%-70%,才能维持纤毛运动的生理需要。鼻咽部是最重要的湿化部位,提供了3/4的温度和湿度,其余1/4的温度和湿度由气管和支气管提供。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容易导致气道内黏膜假复层柱状上皮和立方上皮的破坏和扁平化,细胞变性、脱落,气道损伤后反应性充血,最终导致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受损、小气道塌陷、肺不张,同时由于咳嗽反射受抑制,分泌物滞留在支气管中,可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顺应性下降,而诱发肺部感染。气道湿化是指应用人工的方法将溶液或水分散成极细微粒,以增加吸入气体中的湿度,达到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的一种方法。如果气道湿化充分,咳嗽反射差的患者仍可以靠纤毛的活动和体位引流排除分泌物。气道湿化的方法及效果01间断气道内滴注湿化法湿化方法   使用注射器将湿化液在患者吸气时沿管壁四周匀速注入,每2h1次,每次3—5ml,滴人时间3—5min。朱小兰等对常用的注射器针头进行了革新,采用聚乙烯材料研制了管径3—4mm,长度5cm左右,在最末端2mm处的外周开6—8个最小的孔。使其顶端光圆呈筛网状的针头,使湿化液均匀喷射至气管切开管壁的四周,取得了较好的湿化效果。严丽英等”1使用喉头喷雾器进行湿化治疗,将喷雾器对准套管口处,按压气囊4—5次,把湿化液直接喷到气管内。这种方法能使湿化液进入到气管分叉处甚至达到更深的部位,充分湿化了气道。效果   使用注射器气道内问断滴注湿化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操作简单易行,但研究发现此法不能满足人工气道持续湿化的要求,不符合人体气道湿化生理;沿管壁注入湿化液易造成气道壁上的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且不易控制湿化量,易引起患者刺激性咳嗽、憋气、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升高等缺点;在每次湿化间隔时间内,气道内快速通过的气流仍可带走水分,吹干湿化液或痰液,容易出现痰液黏稠,甚至干燥成痂,堵塞气道,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02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法湿化方法   持续滴注湿化法有输液形式的滴注法和微泵推注湿化法。输液形式的滴注法,取输液器1套,操作方法同输液法,用5号头皮针去掉针头插入气管套管内6—8cm,以0.2ml/min持续滴入气道。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将装满湿化液的注射器装载于注射泵,调整好速度(10—12ml/h)持续推注。郎云琴n1报道利用止痛泵,将湿化液注入泵内,在输出管末端接上剪去针头的输液硅胶管,将硅胶管插入气管套管内,湿化液均匀滴入气道内,实现了给药自动化。马者等利用医用三通将氧气管与装有湿化液的泵延长管合二为一,解决了湿化液与氧气两条管道而增加气道阻力的不足。效果   使用普通输液器,采用静脉输液的形式进行气道湿化,需计算每分钟滴速,且塑料调节器易松动,使剂量不准确,如患者家属不知情将之调快,有导致肺水肿的危险,湿化输液瓶与静脉滴注输液瓶悬挂在一起容易发生差错事故。多数文献支持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熊恩平等研究发现应用注射泵恒速持续湿化,单位时间进入气道的液量较少,对气道刺激性小,可有效减少或避免ARDS患者刺激性咳嗽。且气道24h始终处于一种湿化状态,符合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生理需要,气道近似生理湿化,有利于痰液稀释和排除,改善痰液的效果。黄德斌等报道从肺部感染、痰阻、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等方面进行比较,持续气道湿化对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优于间断气道湿化方法。03雾化吸人湿化法湿化方法   主要有超声雾化吸人湿化与氧气雾化吸入湿化两种方法。超声雾化吸入法是通过高频超声波在液面形成雾颗粒而随患者吸气进入呼吸道。氧气雾化吸人法是以高流量的氧气作为驱动力,利用高速的氧流量造成的负压直接将液滴撞击成微小雾滴(药物变为直径为5mm以下),吹入较小气道。效果   雾化吸人湿化法雾滴微小,易到达气管及支气管深部,起到了改善局部气管痉挛,消除水肿或炎症、稀释痰液的作用。超声雾化吸入法是通过高频超声波在顶层液面形成雾颗粒,但由于药液不能完全到达形成液面的顶层,雾化灌内药残留量大,而且雾化时间短不能达到理想的湿化效果,雾化时间长又易出现缺氧现象。Kuo等研究发现,使用雾化器30min后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是由于雾滴进入终末气道后阻止气体进入肺泡所致。为避免患者雾化后缺氧及长时间大雾化导致肺不张,增加肺内分流,血氧分压下降,应采用小雾量、短时间、问歇雾化法,每4—6h1次,每次15-20min。荣燕等对痰液成分进行定量研究来探讨不同湿化方法的利弊,即当痰液中酸性糖蛋白含量增加,痰液黏稠度增加:Ca2+含量增高,痰液黏稠度增加;痰的pH值越低,黏稠度越高。结果显示氧气雾化吸人对痰液的稀释较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注射器定时湿化效果好。04温湿交换过滤器(HME)湿化方法   HME简称“人工鼻”,是一个轻巧而柔软的20cm长的接管,由数层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孔网纱结构的过滤装置,放置在人工气道上或人工气道和呼吸机管路之间,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的机制,将呼出气中的热和水气收集和利用,以温热和湿化吸人气体。目前有吸湿性冷凝湿化器和热湿交换器等多种人工鼻。效果   “人工鼻”以高效的温湿化作用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它可截留呼出气体的热量和水分,给吸人气体加温加湿;它可过滤和吸附呼出气体中的细菌,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和交叉感染的机会。人工鼻由于产生重复呼吸,会增加死腔量;它只能利用患者呼出气体来温热和湿化吸人气体,并不额外提供热量和水气,因此对于那些原来就存在脱水、低温或肺疾患引起分泌物滞留的患者人工鼻并不理想;人工鼻费用较昂贵,医院推广。05气道灌洗湿化方法   用注射器吸取生理盐水5—10血快速注入气道,引起患者呛咳后,及时吸出痰液及生理盐水,每日冲洗3-5次,对人工气道进行灌洗,可防止痰液附着管壁形成痰痂,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效果   气道灌洗作为急救措施对因呼吸道分泌物浓缩引起的呼吸道阻塞有一定效果,但由于其对呼吸道刺激性大,有误吸的危险性,故不推荐作为常规的气道湿化方法。06电热恒温湿化装置

湿化方法

  现代呼吸机上多装有电热恒温蒸汽发生器,是呼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湿化罐内加入无菌蒸馏水。通过将无菌蒸馏水加热,产生水蒸汽,与吸人气体进行混合,从而达到对吸人气体进行加温、加湿的目的。

效果

  电热恒温湿化装置湿化法使吸人的气体保持在32-36℃,减少了寒冷、干燥的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并可使相对湿度达到维持纤毛活动的生理要求,降低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季芳的研究显示电热恒温湿化装置湿化法能够减少人工气道患者的刺激性咳嗽和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但是电热恒温湿化装置加湿法的湿化罐内只能添加无菌蒸馏水,不能用生理盐水或加入药物,其临床疗效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本文摘自《护理实践与研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投稿邮箱:xvdangood

.







































成都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mrc.com/wazlyy/12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