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五大方面入手

医院订阅哦人工气道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屏障功能,使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如何维护气道的安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人工气道管理的重点。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人工气道管理的操作规范或行业标准,临床工作中缺少具有循证基础的人工气道的精细化管理。医院神经内科邓秋霞等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结合了人工气道管理相关指南的内容,并对相关研究证据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价,与临床实际情况及患者的愿望相结合,制定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方案,以循证护理培训的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显著提高了护士对人工气道管理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循证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临床操作的规范性,提高了人工气道管理质量,显著降低了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该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年第19期,现将本研究循证护理方案的具体内容及依据介绍如下。气道湿化(1)依据患者痰液黏稠度及时评价气道湿化效果。Ⅰ度(稀痰):痰液稀薄,呈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吸痰管内壁无痰液滞留;Ⅱ度(中度黏痰):痰液外观较Ⅰ度黏稠稀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在吸痰管内易被冲洗干净;Ⅲ度(重度黏痰):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不易冲洗。痰液介于Ⅰ度与Ⅱ度之间湿化效果最佳。(2)人工气道患者应选择主动加湿装置(HHs)进行湿化。因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丧失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作用,而气道湿化不足会影响气道分泌物的排出,可形成痰痂,严重者会引起气道阻塞,还可加重肺不张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3)选择0.45%的氯化钠溶液为雾化稀释液。有研究显示无菌蒸馏水和0.45%的氯化钠溶液湿化效果优于0.9%氯化钠溶液,此外应考虑进入气道的等渗0.9%氯化钠溶液雾滴会因水分的蒸发而提高渗透压,导致刺激性咳嗽。气囊管理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均选择带副腔锥形气囊的导管,经副腔进行间断声门下分泌物的吸引,可减少微量误吸,有效预防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气囊均存在漏气,需要定时补气。使用专用气囊测压表监测气囊压力安全、有效,注气后4~6h需补充气量,使气囊压力在25~30cmH2O(1cmH2O=0.kPa),而不应常规放气,以发挥气囊的最佳作用。气道吸引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选择外径小于气管插管内径50%的吸痰管进行按需吸痰,即患者有主诉时、患者频繁咳嗽、在床旁或肺部听诊听到痰鸣音时、呼吸机高压报警、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给予吸痰。机械通气或肺部传染性疾病的患者给予密闭式吸引。评估患者气道保护性反射能力,选择深部吸引或浅部吸引,对于咳嗽反射消失或减弱、深度昏迷患者可给予深部吸引,对于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应避免深部吸引诱发咳嗽反射使颅内压增高。肠内营养降低患者反流及误吸的风险。患者入院后及时给予进行GCS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估,GCS≤12分或洼田饮水试验>2级者尽早给予管饲饮食。鼻胃管的留置深度为从耳垂到鼻尖再到剑突的距离加上5~7cm。至少每4小时监测胃残留,残留量>ml时给予暂停鼻饲,若持续24h则考虑改为鼻肠管。若患者出现呕吐或腹胀,减慢肠内营养输注速度或减少输注总量,同时寻找原因对症处理,若不缓解,则改为肠外营养。此外,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需将床头抬高≥30°,并按照统一标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机械通气患者无需定期更换呼吸回路,当管路破损或污染时及时更换,痰培养检测有耐药菌定植或感染时应每48小时更换。雾化器用后清水冲净后,75%乙醇擦拭,放于无菌盘中备用,每72小时更换。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采用0.12%氯己定(洗必泰)为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至少每日3次或按需擦拭。气管插管患者严格按照操作标准采用口腔冲洗联合擦洗的方法进行口腔护理。患者痰标本检测结果阳性者立即给予进行床旁隔离,并有醒目的标示及隔离设施,严格要求手卫生及穿脱隔离衣。连续3次痰标本检测阴性者可给予解除隔离。作者:邓秋霞王永红戴爽高岚贾志芳单位:医院神经内科来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年第19期如需转载,请标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北京看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的白癜风专科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mrc.com/wacs/12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