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生2型呼吸衰竭的最主要机制是
A:肺泡通气量下降
B:通气/血流比例失衡
C:弥散性功能障碍
D:肺内分流
E:耗氧量增加
[答案解析]
支气管哮喘患者由于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等原因使肺部气道狭窄、痉挛,形成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导致肺泡通气功能下降,这是造成Ⅱ型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A对)。
通气/血流比例失衡一般二氧化碳排出功能正常,二氧化碳分压不高,一般属于Ⅰ型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B错)。
弥散性功能衰竭主要是气体通过肺泡膜进行交换的物理弥散过程发生障碍,二氧化碳分压通常也不高,也属于Ⅰ型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C错)。
肺内分流主要是肺内静脉血未经氧和充分直接流入肺静脉,属于通气/血流比例失衡的特例,同样属于Ⅰ型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D错)。
氧耗量增加常见于运动增加的情况下,重症哮喘氧耗量也可增加,但是正常人可以通过增加通气量来防止缺氧,只有在伴有通气功能障碍时,氧耗量增加才能造成呼吸衰竭,因此通气功能障碍一般起主要作用,氧耗量增加通常不是主要机制(E错)。
此题应明确,Ⅰ型呼吸衰竭主要机制肺换气功能障碍,包括通气/血流比例失衡、弥散性功能障碍、肺内分流,Ⅱ型呼吸衰竭主要机制为肺泡通气不足。
正确答案:A
知识拓展——支气哮喘
1、支气管哮喘(本质)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
2、临床特点:
1)清晨、夜间发作加剧;
2)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3)持续干咳,抗生素无效,支气管扩张剂有效
3、分类:
1)外源性:外来过敏原引起,最常见原因是受凉,使人过敏的抗体是IgE
2)内源性:是支气管粘膜迷走神经反应性增高,感染性。
4、临床表现:
完全可逆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咳嗽变异性哮喘可仅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没有呼吸困难。
呼气性呼吸困难见于小气道病变,吸气性见于大气道病变。
体征:最典型:哮鸣音;
寂静胸、奇脉、胸腹反常运动都提示病情危重。
5、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检查:
(1)支气管舒张试验:服用β2受体激动剂后较用药前FEV1增加≥12﹪,为舒张试验阳性。急性发作病人做舒张试验。
(2)支气管激发试验:服用乙酰甲胆碱后FEV1下降≥20﹪,为激发试验阳性。没有发作病人做激发试验。
(3)PEF(最高呼气流速)日变异率≥20%直接诊断支气管哮喘。
6、血气分析:分两类
(1)急性发作:PaO2降低,呼吸加快,PaCO2下降,PH升高导致呼碱。
(2)严重发作:呼气性呼吸困难,二氧化碳滞留,PaO2升高,导致呼酸,缺氧,PaO2降低,PH下降,合并代酸。
7、急性发作期的分度:轻、中、重、危重,主要看脉率,<轻度,-中度,>重度。
8、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用药鉴别:
可同时用于两种疾病的药:氨茶碱。
只能用于支气管哮喘的药:肾上腺素(或异丙肾)。
只能用于心源性哮喘的药:吗啡。
9、治疗:根本:脱离致敏原;药物治疗:
①首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②最为有效糖皮质激素,;
③预防:色甘酸钠;
④治疗支气管哮喘不良反应最小的药物布地奈德(糖皮);
5)抗炎治疗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酮替芬。
10、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原则:
能吸入不口服,能口服不注射。
轻度--间断吸入。
中度--规则吸入。
重度--静脉滴注,无效--机械通气。(用药看问的是首选还是最有效)
11、补充知识点:
支气管舒张药包括
1)β2受体激动剂,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环磷腺苷增加,游离钙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主要有沙丁胺醇,特步他林;
2)抗胆碱药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而起舒张支气管作用。主要有异丙托溴胺;
3)茶碱类:抑制磷酸二脂酶,提高环磷腺苷浓度,还能拮抗腺苷受体,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强呼吸肌收缩,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
今天的推送就到这里,如果您觉得推送的内容对你有帮助请扫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