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监测和控制水平评估

哮喘监测和控制水平评估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长期持续存在的气道慢性炎症、可逆性的气流受限及气道高反应性。目前评估哮喘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检测患儿气道炎症水平是长期管理哮喘患儿的核心,有效地控制气道慢性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避免哮喘急性发作,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是哮喘治疗的目的。正确了解气道炎症水平对评估哮喘病情的严重程度,预测哮喘急性发作,评估药物治疗的疗效及指导治疗哮喘方案的选择和调整、实现控制哮喘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临床症状的评估

哮喘患儿临床症状的评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哮喘日记:记录日间哮喘症状发作频率、夜间哮喘症状发作频率以及发作时对生活的影响。及时记录患儿病情,第一时间了解患儿用药的合理性,对患儿生活质量的提高及病情控制有重要意义。

2.呼气峰流速和昼夜变异率(%)的计算:呼气峰流量指用力呼气时的最高流量,能较好地反映气道的通畅性,检查操作简单,容易配合,且不受环境影响,可反复检查,可以提供一个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有很好相关性的指标,有利于实施正确的治疗对策。患儿使用峰流量仪每日2次测定峰流量,连续监测2周。如患儿呼气峰流量日间变异率≥20%均有助于诊断哮喘。

3.简易调查问卷:如哮喘控制测试,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适合于4~11岁儿童),哮喘控制问卷等,上述方法简便、总体上能反映哮喘的控制水平。国内外多项调查结果均显示,临床医师存在对哮喘控制水平高估的问题。

二、肺通气功能测定

肺通气功能检测是判断气流受限程度和哮喘控制水平的客观指标。年版GINA建议,尽可能在哮喘治疗前测定肺功能,在治疗过程中3~6个月也应定期复查患儿的肺功能,以评估哮喘控制水平。

哮喘患儿的肺通气功能检测主要表现为可逆性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多数患儿在哮喘发作期间或有临床症状或体征时常出现FEV1(正常≥80%预计值)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正常≥92%)等参数的降低。

对疑诊哮喘儿童,如出现肺通气功能降低,可考虑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评估气流受限的可逆性;如果肺通气功能未见异常,则可考虑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评估其气道的反应性。

有研究表明小气道病变是气道阻塞的早期表现,因为小气道直径<2mm,数量极多,总横截面积大,但对气流的阻力仅占总阻力的20%以下,所以在患儿哮喘缓解期,临床上可以无任何症状和体征,通气功能改变也不显著,FVC、FVE1及FEV1/FVC比值在正常范围。但此时间-容量曲线的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及流量-容积曲线的用力呼气50%肺活量(FEF50%)、FEF75%等均可有显著下降,反映该病对通气功能的影响主要为呼气中后期受限。最大呼气中期流量、FEF50%、FEF75%3项指标中有2项低于正常预计值的65%,即可诊断为小气道病变。研究结果显示,小气道炎症在哮喘中的重要性不亚于大中气道。

三、气道高反应性测定

气道反应性可以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来测定。肺通气功能正常时通过吸入抗原或非特异性刺激物诱发气道收缩反应的方法来了解气道的反应性。按激发机制可以分为直接激发试验和间接激发试验。

直接激发试验最常用的激发药物为磷酸组胺和乙酰甲胆碱。其操作程序在临床上已规范化,激发前先测定肺功能基础值,然后吸入0.9%氯化钠溶液再测定肺功能,作为以后吸入激发物的对照,若吸入0.9%氯化钠溶液后FEV1下降>10%,则本身即可增加气道高反应性,此时试验不宜继续进行。吸入激发药物从低浓度(剂量)开始,双倍递增,吸入后再测定肺功能,直至FEV1较基础值下降≥20%,或出现明显的不适及临床症状,或吸入最高浓度为止。最后给予吸入支气管舒张剂以缓解症状,经过10~20min肺功能指标恢复后停止试验。

间接支气管激发试验则主要通过活化细胞(尤其是炎性细胞及神经细胞)使其自身释放细胞介质或细胞因子而引起继发性的气道收缩,主要包括高渗盐水、蒸馏水、冷空气、运动等。常用的是高渗盐水激发试验,高渗盐水激发试验通过改变气道的渗透压环境而诱发气道痉挛,是生理性刺激,检测安全,价廉易得,容易实施,适合临床用于哮喘患儿测定气道高反应。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后的疗效指标观察优于乙酰甲胆碱;敏感性比冷空气和蒸馏水高,比运动激发试验容易实施,安全性强。与组胺及乙酰甲胆碱进行的直接激发试验相比,用高渗盐水进行的间接激发试验主要用于发现哮喘患儿,有助于鉴别咳嗽变异性哮喘,评价抗炎治疗后气道反应性是否改变。

激发试验临床意义如下。①用于协助哮喘诊断:气道反应阳性,哮喘可能性大,如激发同时有哮喘的症状,则基本上可以诊断为哮喘。②哮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气道反应性增高程度与哮喘的严重性呈正相关,气道反应性越高,哮喘越严重,预后越差。③指导哮喘的治疗及评估疗效:气道反应性越高,越需要积极抗炎治疗。哮喘患儿经抗炎治疗后气道高反应程度下降,说明气道炎症得到控制,可降级治疗。如治疗后气道反应性无下降则可能需升级治疗。④研究哮喘的发病机制:气道高反应是哮喘的特征,了解气道高反应形成的原因,也可以了解哮喘的发病机制,有助于哮喘的防治。

四、诱导痰细胞学试验

哮喘气道炎症反应过程中的所有细胞和介质均能在诱导痰中测得,诱导痰能够反映气道分泌物在自然状态下的浓度。诱导痰中EOS水平增高程度与气道的阻塞程度及其气道的可逆程度、哮喘炎症的严重程度以及患儿机体的过敏状态有相关性。诱导痰中的EOS可提供与肺泡灌洗液相似的气道炎症信息,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外周血,无创、可重复、安全性高。

诱导痰在临床上常用于鉴别哮喘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了解哮喘患儿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气道炎症的类型;研究气道炎症疾病加重的原因;预测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指导药物的选择;哮喘患儿痰中EOS增多通常预示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好;评价药物对气道的炎症作用,通过观察药物治疗前后诱导痰中细胞组分及炎性介质的改变有助于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诱导痰细胞计数中EOS的正常值为<3.0%,我国咳嗽指南推荐的正常值为<2.5%。当诱导痰细胞计数中EOS高于正常值时,可判定为存在EOS性气道炎症。

五、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

内源性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气道炎症相关介质备受







































救助贫困白癜风患者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mrc.com/ways/821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