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好 http://m.39.net/pf/a_4323074.html57岁的张大妈,从来没有想过,因为吃东西喜欢趁热吃的习惯,自己的半个胃竟然从腹部跑到了胸腔,还挤压了心脏!两年前她就发现自己偶尔饭后会有反酸的症状,以为只是小毛病,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慢慢地症状越来越频繁,吃完饭就反酸水,时不时干呕、肿痛,到后来,几乎吃什么吐什么,医院就诊。她被确诊为食道裂孔疝。医生告诉她,因为长期吃热烫食品,她的食道裂孔撕开了一个直径6厘米的缺口,在频繁的呕吐下,食道裂孔不断扩大,腹部的胃就从这个裂孔挤进了胸腔,和心脏、肺抢占地盘。可以说,张大妈的这个病完全是拜“趁热吃”这个习惯所“赐”。1很多人以为,趁热吃对身体有好处,可以保护肠胃,热气腾腾的食物吃下去,感觉胃里暖暖的,整个人都舒坦了不少。冬天火锅里“咕嘟咕嘟”烫熟的肉片,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嘴里塞。刚刚熬好的老火汤,还冒着热气就端起碗往嘴里灌。还有刚沏好的热茶、刚出笼的灌汤包、刚熬好的热粥……这时我们总会来上一句:“来来来,趁热吃啊。”殊不知,这“趁热吃”的背后还隐藏了不少的健康危机。汉口36岁的刘先生,平时最爱吃的就是热辣滚烫的红油火锅。一次吃火锅的时候,他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撒尿牛肉丸往嘴里塞,谁知道一口咬下,丸子里滚烫的汁水溅了出来。他瞬间感觉到喉咙一阵疼痛,赶紧喝了点冰镇果汁降降温。回家以后他老感觉喉咙发甜,吐出的漱口水里都是鲜血,但他并不当回事。谁知道第二天,喉咙依然在冒血。医院,发现是咽喉粘膜被烫伤引起的持续出血,幸亏就医及时,否则血流量过大呛进气管就有窒息的危险!有独立判断力的大人尚且会犯如此错误,更不要说不懂事的孩子了。青岛一名1岁多的孩子,趁着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喝下了一杯热茶后,撕心裂肺地哭了起来。因为肉眼只看到嘴里轻微红肿,其他并无大碍,在医务室简单处理以后就回家了。谁知道,孩子一直哭闹不停,到了晚上,突然呼吸急促,发烧了!医院以后,从喉镜中看到孩子喉梗阻、喉头水肿;气道和食道口烫伤;会厌肿成了球;随时都有可能窒息!情况非常紧急,血氧低,为了救命,万不得已之下医生只能进行气管切开术。万幸的是手术顺利,只是还会面临一系列的术后风险:全身败血症、呼吸吞咽困难……谁能想到只是一杯小小的热茶,就会让孩子在鬼门关走了一趟呢?2我们对比较烫的食物总是不以为意,以为烫一烫不算什么大事,顶多一段时间吃东西的时候,舌头会发麻,顶多也只是口腔溃疡而已。但我们不知道的是,食物从吞咽到胃部,仅仅需要9秒的时间。而滚烫的食物在9秒内想要降到一个适合人体的温度,是完全不可能的。这意味着,吃下一口热食,口腔、咽部、食管、胃都会被“烫”到一次。这些消化道与食物接触的表面,都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粘膜。这层薄薄的粘膜,有着保护器官的重要作用。但这层粘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强大,相反,非常脆弱娇嫩,稍微有点刺激都会让它受伤。它实际与我们人体正常的体温一般,都是36.5℃到37℃左右,食物一旦超出这个温度太多,就会直接损害到粘膜。10℃~40℃是最适宜的温度;50℃~60℃勉强还可以接受;65℃以上,就会造成烫伤。65℃的食物也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高,一颗热饺子就可以轻易超过。各部位的粘膜被烫伤以后,就会引起各种的反应:口腔溃疡、食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急性胃炎等……这时也许有人会说,我又不是小孩,看着太烫的东西和水我肯定不会放进嘴啊。但事实上,对于很多人来说,最可怕的就是觉得:“根本就不烫啊,我只是趁热吃而已。”3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有“趁热吃”的习惯。很多人凡事习惯“趁热吃”以后,他们根本不觉得自己吃得有多烫,甚至还觉得不够热。没错,烫是会上瘾的。我们的口腔、食道粘膜被烫伤以后,会及时地进行脱落、增生和修复,所以偶尔轻微的烫伤都无关紧要。但如果在不断的刺激下,不断地进行修复,粘膜就会不断地增厚,对“热”和“烫”的反应敏感度也会逐渐降低,如此一来就会出现了一个错觉:我吃的根本不烫啊。而习惯了吃热食以后,阈值也会不断提高,会不自觉地追求更烫更热的食物。最后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是不怕烫,越是要吃烫,结果吃进去的食物越来越烫,自己却毫不知情。另外,我们在吃到烫嘴的食物时,很多人都会张着嘴下意识地吸气,希望可以稍微降低一下温度,但真的觉得烫得不行的时候,就会赶紧咽下去,觉得这样就不烫了。事实上,食物烫不烫,自己不知道,但食道会知道。相对于其他器官而言,食道是一个“傻瓜器官”。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恕军称:“食道、胃等消化器官的人体“感受度”比较差,对温度不像皮肤感知温度那样敏感,所以即使食道烫伤了,人体也很难有知觉,即使出现微小病变也并不容易被我们察觉。很多人往往已经出现吞咽困难、食道狭窄了,去检查才发现已经是食道癌了。 ”是的,趁热吃,吃着吃着,可能癌症找上门了都不知道。要知道,中国是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约占全球的一半。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也曾发布研究报告指出:饮用65℃以上的热饮,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将此列为2A级致癌物。不仅仅是热饮,趁热吃的食物也有同样的危害。医院金铂医生提出,有研究表明,连续25天进食高温食物,可导致食管上皮出现不典型增生,也就是癌前病变。仅仅25天,食道就有可能出现癌前病变。更别说,有不知情的人,喝热水、吃烫食几十年。六旬爹爹爱吃烫饭喝热茶,竟“烫”出食管癌湖北50岁男子常年喝热茶,患上食管癌江苏37岁女子顿顿吃麻辣烫,“烫”出食道癌中晚期……他们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喝下一口口热水,吃下一口口热食,食道和胃被“烫”了一遍又一遍,长期忍受着一次次“热烫”的折磨,直到忍无可忍才爆发出来,但那时候往往已经晚了。热气腾腾的清水和食物常常让我们感觉到温暖,只是这温暖的背后,却因不良的生活习惯而暗藏杀机!4其实,归根到底,食道癌主要是吃出来的疾病,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癌。平时,我们好好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倒也不必太过担忧。但如果有亲人或朋友有喝热茶等习惯的话,也要提醒一下他们:无论是热饮还是热食,都要注意稍微放凉后再入口。有研究显示,刚倒进杯子里的开水大约是80℃,在室内放几分钟,就会降到65℃左右。火锅麻辣烫之类的食物因为含油量较高,就会降得稍微慢点。吃饭的时候不要狼吞虎咽,也不管烫不烫嘴就一口吞下,最好是吃喝之前用嘴唇抿一抿,感觉不烫嘴就可以了。中国医院内科教授姜良铎说:“在消化道内,食物的消化过程适宜在接近体温的温度下进行。”因此,最合适的食物温度是“不凉也不热”。另外,在对一些美食关于“烫”的追求,应该稍微放下了。广东的潮汕人,爱喝功夫茶,而传统的功夫茶讲究的就是一个“烫”字,刚冲出来的至少80℃以上,觉得只有在滚烫的时候喝才叫“趁热”。据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潮汕地区是食管癌的六大高发地区之一,这与潮汕人爱“趁热”喝工夫茶的习惯,有一定的关系。俗语有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无论眼前的美食有多么诱人,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着想,还是要稍微放凉再入口。毕竟,热饮和高温食物致癌是因为温度,而不是饮品和食物本身。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