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与脑栓塞应如何判断两者被合称为脑梗

导语:据WHO数据显示,我国卒中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全国三级死亡原因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我国健康宣教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中风知识的了解明显增多,但许多脑血管疾病的概念仍未明晰,例如,患者或家属往往不清楚“脑血栓”和“脑栓塞”究竟有什么区别。

01如何判断段脑血栓与脑栓塞

1、就观念而言

脑血栓是脑血栓形成的简称,它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炎症等引起的血管病变,导致管腔狭窄、阻塞、血栓形成,使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供应中断而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也会出现。

心内的附壁栓、动脉硬化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各种栓子均可因血流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支循环无法代偿时,就会出现局部神经功能缺损。脑栓塞是由于脑血管本身病变导致的脑血管阻塞所致,而栓塞并不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而是由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这些栓子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脑血管造成阻塞。

2、根据发病年龄进行判断

脑血栓形成年龄比较大,大多是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20~40岁的年轻人更容易发生脑栓塞。

3、在没有前兆的情况下进行判断

前兆型脑血栓多半形成,约1/3的病人在血栓形成前,常有短暂的脑缺血发作;出现脑栓塞通常没有明显的诱因,也很少有前驱症状。

4、因病情不同而不同

脑梗死通常在安静的时候或者是睡觉的时候发生,而且发病比较缓慢。脑梗死是最早发生的一种类型,通常在数秒或数分钟内出现高峰,多数为全中风。少数患者,病情逐渐恶化,症状加重,有可能与脑栓塞后逆行血栓形成有关。

5、根据临床症状判断

脑血栓患者一般都知道如何治疗,一旦发生基底动脉血栓或大面积脑梗死,病情严重,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脑疝形成,最后导致死亡。在脑梗死后,多数病人出现意识障碍,但当急性颅内压升高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心房颤动、风湿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等。

6、根据预后判断

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死亡率为5%~15%。生存期约为50%,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很多,其中以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性最突出,年龄、脑卒中等因素也是主要因素。急性期的死亡率为5%~15%,死亡原因主要有脑水肿所致的脑疝、肺炎、心力衰竭等,而且栓塞很容易复发,10天左右再做一次栓塞,10天左右再做一次。

02脑血栓与脑栓塞的相似之处

从临床上来看,为了方便病人的了解,医生会把脑血栓、脑梗死统称脑梗死,但是这两种疾病的发病机理是不一样的。动脉内膜炎、高粘稠血都可能导致脑血栓。脑血管阻塞时,血液、脂肪、器官、赘生物等均可发生血栓。大多数都是心脏病引起的,最常见的是房颤。另外,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人还会出现瓣膜炎性赘生物脱落,或者存在房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等情况,也会发生脑栓塞。二者均属缺血性中风。尽管二者的发病机制各有不同,但临床表现相似,均可早期出现头痛、呕吐、失语、半侧肢体麻木、无力等偏瘫表现,家属应尽快送医治疗。

03脑梗死的治疗方法

1、介入性动脉内溶栓

取一根软管,经大腿根部动脉插入脑部血栓,再向溶栓药物注入溶栓药物,使溶栓剂直接与血栓接触,增加血管溶通率,降低脑出血的危险。本法疗效较好,患者发病3小时内效果较好。出现这种情况,可以选择阿司匹林等调节血脂的药物,也可以用来治疗血小板聚集症。

2、机械栓塞

因为不能确定栓子的组成,所以机械栓塞是目前以支架取栓最为普遍的方法。支架取栓装置沿着下肢动脉通过体内动脉通道到达颅内动脉,然后由导管前端的取栓器主动捕获血栓堵塞,恢复血管畅通。临床上应根据其发病原因,选用心源性栓塞、华法林等抗凝药。

3、骨瓣减压

经影像学检查,梗塞范围持续扩大(二叶以上、脑室受压)可引起脑水肿或颅内高压。对这种病人来说,最后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去骨瓣减压,也就是,在闭合的头盖骨上切开一个骨瓣,以改变颅腔的封闭组织,增加体积,达到减压。脑血栓以中老年人居多,多发生在安静的环境中,中青年多见,发病急,多无先兆。要预防这两种疾病,首先要从病因开始。

04对于脑根思的预防

要防止脑血栓发生,就要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做到:1.坚持吃药,有效控制血压;2.积极调节血脂,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限制制盐的摄入量,有血脂异常时要积极治疗;3.平时要多饮水,以稀释血液的浓度,降低血液的浓度;4.戒烟酒;5.坚持适度的有氧锻炼,如慢跑、跳健身操、骑车、游泳等;6.坚持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和压力过大;7.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病人,以及吸烟者和运动高危人群,每半年要做血脂超声检查。

AF患者应对AF进行积极纠正,使其转变成窦性心律,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如果不能纠正的话,应该坚持服用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抗凝药,可以预防血栓形成。由于华法林在体内的代谢会受到各种药物和食物的影响,血液中药物浓度非常不稳定,低浓度就会失效,药物浓度过高会增加出血风险。为了维持良好的平衡,既要具有抗凝血作用,又不增加出血的危险,则要求病人服药时常做血检,2~4周检测一次,INR在2~3之间。

结语:不管是脑血栓还是栓塞,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等,对各种危险因素给予积极的治疗,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或延迟发病的年龄。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mrc.com/wazlyy/1337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