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大有学问
泡茶是一门技艺,品茶则是一种精神和物资的两重享受。《实用茶艺图典》1书向你详细介绍了茶艺的学问。
先说泡茶。泡茶看似简单,其实大有讲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泡茶有一段十分生动的描述:贾母、宝玉、黛玉等一行来到栊翠庵,妙玉亲手泡茶待客,她为贾母用旧年积存的雨水泡了“老君眉”,盛在五彩小盖盅里;而对宝玉、黛玉、宝钗更是另眼相待。泡茶用的水竟是“5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装入瓮中埋入地下,今夏才开的”。茶具则全是古代的珍玩,其讲求的程度真是使人大开眼界。
茶叶,是确保冲泡好茶的物质基础。不同的茶叶具有不同的滋味和功效,因此每人可根据本身的喜好与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茶叶。茶叶的用量与用水要有一定的比例,否则冲泡出来的茶汤过浓过淡都不相宜。
水,是茶叶滋
茶具,能保持茶叶的香与味,衬托出茶叶的色与形,而且其本身常常还有艺术欣赏价值,因此是泡茶时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尤其是用茶待客时,就更必须精心挑选茶具,以体现对客人的热忱和尊重。茶具的种类很多、特点各异,经常使用的有磁器茶具、紫砂茶具、玻璃茶具等。磁器茶具有白瓷和青瓷等品种,它不吸水,传热、保温性适中,白瓷茶具还能准确地反映出茶汤的色泽,其外观常绘有各种色采的图案和纹饰。无论是白瓷还是青瓷,都极有观赏价值。紫砂茶具质地致密坚固,但有一定的透气性,因此能保持茶的本质,夏天也不容易变质,紫砂茶具传热缓慢,既不会烫
再说品茶。“品”字包括品评、鉴赏、仔细体验茶给人带来的精神和物资享受的意思。唐人写的著名的“七碗茶诗”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壮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眼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对饮茶的体验可以说到达极致。除第一碗是生理体验外,其余的均是心理感受,七碗茶喝过,他已飘飘欲仙了。
品茶大致包括闻香、辨形、观色、品味四个环节。
闻香分为干嗅、热嗅和冷嗅。即先嗅干茶,干茶有的清香,有的甜香,有的焦香,应在冲泡前进行。热嗅是冲泡后嗅茶汤的香气,花茶除茶香外,还有不同的天然花香。冷嗅则在茶场冷却后进行,这时候可以嗅到原来被芳香物掩盖着的其他气味。
辨形是视察茶叶在冲泡后的形状变化,茶经水浸泡。逐步恢复了鲜叶的原始形状,一些原料细嫩的名优茶,芽叶在茶汤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茶冲泡后,芽叶在杯中沉浮起降,上下翻滚,煞是好看。
观色主要是欣赏茶汤的色彩。茶汤随着茶叶内含物资的渗出,会不断改变色彩,常是由浅入深;不同的茶类又会构成不同的色彩。有的黄绿,有的橙黄,有的浅红,有的暗红等等。同一种茶叶,由于使用不同的茶具和冲饱用水,茶汤也会出现色泽上的差异。宋朝贵白茶,使用黑色茶盏,以衬托茶色,这类因茶择具的做法,也推动了茶具生产和制作工艺的发展。
品味是通过舌的味觉器官来感受茶的美好趣味。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滋味,如有的浓郁,有的清和,有的鲜爽,有的醇厚,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